中华民族漫长5000年的历史中,造就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成就了许多风云人物。期中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更是其中的翘楚。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这段历史充满了故事性,也成为说书人必学的一个段子。但演义不是正史,虽然其中的历史走向并没有错误,但其中神话了太多人,也丑化了许多英雄。
而凭藉一己之计造就“三国”这个局面的,正是诸葛孔明在27岁时所提出的三分天下之计。不得不说,面对在当时一座城池都没有的刘备,且在刘表、马腾、曹操、孙权等诸侯皆有巩固的疆土时,仍能提出这等构想,果真高深莫测。而后我们接知一切均按照孔明所料想般,成功的实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但成也孔明,败也孔明。历史上对孔明的评价是一位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前二者是无庸置疑的,他政治能力在外交上也堪称一绝,但对内的政治能力却是使蜀国走入败亡的关键。
我们从三件事情来看
马谡一家五兄弟皆有才能、名气,并称“马氏五常”。但刘备临终前仍告诫孔明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而在当时派选扼守街亭人选时,诸位将领也都不赞成马谡出任。更希望派遣魏延、吴懿大将来镇守。但诸葛亮不听仍坚持由马谡担任主将。
而后马谡果真失守街亭,而孔明为了掩饰自身过失,将马谡斩首。
蜀国后期在人才上已有重大的缺失,诸多事宜接是孔明一手操办,但其中马良的治理能力亦可说相当优秀。关羽也曾在华容道立下军令状,却没被斩首。而此一事后马家不再信任孔明。若后期诸葛亮代兵在外时,有马良治内,刘禅也不会听信谗言多翻招回诸葛亮。
此一说法虽是演义中之事,正史中并无记载。但孔明与魏延不合却是事实,在诸多战役中皆不重用魏延,甚至还在对魏的战争上想一把火连魏延一铜烧死,在那时魏延可称的上蜀国的一线将领。但却遭丞相猜忌并常常陷害他。而魏延叛蜀一事在资治通鉴中就有记载,魏延实无反意。一名大将就此含冤,遭孔明下令斩首。也导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情事。
马超此人的评价真正及战绩,皆是归蜀前所立下的,平阳平叛的英勇事迹或潼关之战时打的曹操割须断袍,都是在入蜀前所打下的赫赫战功。但在他38岁入蜀后,直到46岁病逝皆无重大功绩。就连他自己都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会引发猜忌。谁的猜忌?在当时的马超降蜀时刘备可是大喜,唯有孔明怀有一丝戒心。也因此在这8年内不得重用而病逝。
以上三件事情来看,得知诸葛亮疑人之心相当严重,而对内的政治处理能力在心力交瘁下也无能为力。才有了后来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导致最后会无人可用的情况,也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尤其在刘备死后,可堪用的人才,不是遭诸葛亮猜疑,就是与诸葛亮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对外战争屡战屡胜,在内部无法团结的情况下仍难逃灭亡的事实。
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唯一的支柱也倒了,就算后继有姜维,但姜维在后勤的补给上被拖后腿多次,仍难有所建树。
只能说诸葛孔明千算万算,却在自身处事上算的漏洞百出,才导致了蜀国的灭亡。蜀国的建立有赖诸葛亮的计谋,但败也败在诸葛亮的用人之策上。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