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越来越晚婚,不婚不生的也大有人在,甚至还设有法定的结婚年龄,但为何古代女子却在身心灵都尚未成熟的13、14岁便早早出嫁?事实上这与当时的平均寿命、社会风气等因素有关。
古代不仅对婚姻年龄没有限制,甚至不择手段逼婚,《宋书·周朗传》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意指女子到了15岁之后若还未嫁,不仅名声不好,还会连累到自己的家族,使家人们连坐受罚。
按照现代算法,13、14岁充其量只是个初中生,身心灵还没发育成熟,思想上也较为稚嫩,然而古代女子却已嫁做人妇,承担起家庭重任,只因背后有3大现实考量。
首先是在医疗水准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平均寿命不长,好比古人常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70岁的人非常稀少,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平均寿命不到40岁,普通老百姓平均也只有30岁,若跟现代人一样晚婚,生育率势必下降,甚至导致家族血脉难以延续。
其次是跟女性地位卑微有关,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允许外出抛头露面,因此难以自力更生,许多父母都会希望女儿早日出嫁,除了能得到男方的聘礼之外,也能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
最后是基于战争考量,古代战事频仍,人口势必会大量减少,只有百姓数量越多,国家才有足够的兵源抵御外侮,这也是国家民族能否复兴强盛的关键,所以朝廷才会颁布政令,推动早婚早育,若是到了指定年龄还没出嫁,就会面临罚款加税、强制婚配,甚至可能连累到家人。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