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一生经历52次地震后 道出了地震原理!
身为皇帝,能对地震做出深入的探讨研究,并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实在难能可贵,而他就是中国的封建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开创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号康熙。在位61年期间,经历了52次地震,因此对其展开研究。
康熙帝为了账恤灾民,亲自对地震成因展开研究。
要说中国历史上在位期间遭受自然灾害最多的皇帝,当然为康熙莫属。康熙在位61年,在他继承皇位之后,旱灾、水灾、雪灾、冻灾等事故层出不穷,其中华北地区地震不断,康熙帝为了账恤灾民,亲自对地震成因展开研究。
在他在位这段时间中,地震多达52次,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康熙七年(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8级地震;三十四年(1695年)山西临汾8级地震,以及四十八年(1709年)宁夏中卫7级地震等等。其中京师大地震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据叶梦珠的《阅世篇》记载,地震发生时,“声如轰雷,势如涛涌,白昼晦暝,震倒顺承、德胜、海岱、彰仪等门,城垣坍毁无数,自宫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
康熙《御制文·地震》。
1721年,67岁高龄的康熙皇帝在他病逝前一年,结合自己在数次大震中的感受和体会,撰写了论文《地震》,《地震》着于康熙60年,刊于雍正10年编录的《御制文》第4集第30卷内。在《地震》这篇学术论文中,康熙认为“大凡地震,皆积气所致”。“阴阳迫而动于下,深则震虽微而所及者广,浅则震虽大而所及者近……而方幅之内,递以近远而差。”
就是说,地震起源于地下,在地震震级大致相同时,震源越深,波及面越广,但对地面的破坏越小;震源越浅,波及面越小,而对地面的破坏越大。这与现代地震理论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