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olved Mysteries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动物世界 > 长江女神永别人类,白鱀豚功能性灭绝10年未见踪影

长江女神永别人类,白鱀豚功能性灭绝10年未见踪影

2017-11-25 未解之谜网

白鱀豚已在长江生活2500万年,比人类历史还要长久。

有“长江女神”之称的白鱀豚在2007年8月被英国《皇家协会生物学快报》期刊正式公告为功能性灭绝。这10年来,人们经过地毯式搜寻,也再没能找到白鱀豚的准确踪迹,虽然间中曾有居民宣称看到白鱀豚,但因没有影像记录,始终无法得到确证,专家指出,现在或许还有个体白鱀豚仍活在长江内,但数量已不足以继续繁衍,灭绝只是时间问题。

白鱀豚身体呈流线型,躯干部分为纺锤状,尾鳍分为两叉,扁平宽阔且与水面平行,它的吻突狭长且呈喙状,伸向前方约30厘米左右,牙齿则为圆锥状,鼻子长在头顶,它的前额呈圆形,向前隆起,是发音器官最重要的部分,成年后的白鱀豚背面一般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与江水颜色相近。

它们在2500万年前从太平洋迁徙至长江,是仅产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当时人类将它取名为“鱀”,长江渔夫能根据它们跃出水面或发出叫声来判断天气,被称为“长江女神”。霍依(Charles M. Hoy)于1914年在中国的洞庭湖地区寻获一个白鱀豚标本,其后根据形态学、解剖学,及其骨骼、牙齿等位置等进行研究,其后被确认为一种独特的新物种,并定下拉丁语学名“Lipotes vexillifer”和英文名“Chinese river dolphin”(直译为“中国江豚”),正式成为国际承认的新物种。

相关保育协会曾在今年发现疑似白鱀豚的身影,惟未能影像存证。

尽管白鱀豚因“自身繁殖能力较差”和“遗传多样性很低”等原因而逐渐面临绝种危机,但最大的敌人还是人类!根据20世纪人们所收集到的白鱀豚标本,有92%的死因是源自人为,除了渔民利用迷魂阵、电打鱼、滚钩、鱼雷等各种方式捕捉它们致死外,也常有白鱀豚被残忍地卷入轮船的螺旋桨中,生生绞碎,用鲜血让长江的水变得浑浊。

“淇淇”在1980年1月11日于洞庭湖湖口处被捕获,其后被送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研究及饲养,是全世界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它在2002年7月14日因年老而死,变成了一尊被摆在白鱀豚标本馆的标本,再也无法回到长江。其后,白鳍豚馆再无白鳍豚,

白鱀豚在1984年被加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中,得到了“水中珍兽”的“美称”,1986年时的宏观数量已不足3000,被列为“濒危(EN)”,但这仍无法唤起人们对它的保育行动,它于1996年变成了“极危(CR)”物种,直到2006年,来自七个国家的科学家在长江进行了40多天大规模搜寻后,仍未发现一头白鱀豚,英国《皇家协会生物学快报》期刊因此在隔年8月,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淇淇”是唯一一只被人类饲养的白鱀豚。

这10年来,虽然偶有人声称看到白鱀豚,但因没有影像,因此无法得到确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于2016年分析认为,目前应还有个体存活在长江内,且芜湖黑沙洲江段极可能有一头幼豚,为了寻找并拍到确凿的影像,该会开启了“2017白鱀豚公民科学家寻证”项目,提供10万元奖励金予首位拍到白鱀豚并被科学界认可的人。

微信公众号“哒哒”日前以白鱀豚的口吻描述目前绝境,心酸地道出白鱀豚的自白,“我深知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的名字将会和那些已灭绝于地球上的物种一样,被刻在物种史上供后人铭记。再也不会有人见到鲜活的我,那个在水里翻腾跳跃的身影只会在影视资料或者画像中存在。若干年后,我可能会被认成神圣独角兽的古老原形。但那已经不重要了。我也很想再回到过去,向你们最后一次预警江面上的风暴。那时,我对你们曾信任而亲昵,我想我曾读懂过“友谊“这个属于人类的辞汇与情感。然而现在,我已经完成了我全部的求救和抗争,把眼泪与鲜血都融进江水里,准备放弃。万古奔腾的长江是我的家,我的灵魂将永居于此。是人类让我失去了家乡,失去了亲人,最后也将失去了自我。请记住我,请不要忘记我。”

共有635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