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olved Mysteries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你是掠食者还是猎物?血液里的化学信息

你是掠食者还是猎物?血液里的化学信息

2017-12-1 未解之谜网

面对血液里的气味分子E2D,人类的反应更像是猎物而非掠食者。

在哺乳类动物里,来自身体的“气味”—像是体味、尿液、粪便、或血液,可能会吸引掠食者(predator)的靠近;对猎物(prey)而言,则可能是一种警告。

在这个漫长的演化历史里,这类气味不断地在“掠食者-猎物”之间传递着重要的讯息。通常像这样的讯息流动会限定在某一特定的“掠食者-猎物”关系里,但“血液的气味”则是一种相对普遍的气味线索。多数研究都发现,哺乳类的掠食者透过血液的气味来锁定受伤了的猎物;而身为猎物的这些物种,则会对无论是同物种的、或不同物种的血液气味,产生躲避与提高警觉的行为。这个现象说明了,在血液里,或许保存了一种古老与随着演化而来的化学讯息。

由于血液的气味是多种挥发物质的混合物,一般来说哺乳类动物也很少会对任何一个单一的挥发物质产生相同的反应。2014年,一项由瑞典生物化学专家与德国药物化学专家合作的研究发现,血液里一种简称为E2D的挥发性物质“反式-4,5-环氧基-2-癸烯醛(trans-4, 5-epoxy-(E)-2-decenal)”会对哺乳类掠食者产生与对血液相同的吸引力。这个研究里以四种掠食者,包括:亚洲豺犬(Cuon alpinus)、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南美丛林犬(Speothos venaticus)、西伯利亚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观察它们面对四种气味的反应,分别是浸泡过哺乳类动物血液、E2D、水果香(乙酸异戊酯)与无味(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木条。后两者为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的木条,无论是血液还是E2D,掠食者都会出现如嗅、舔、咬、拍打、玩耍等行为,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E2D是透过脂质过氧化(peroxidation)产生,而这个生理学反应在所有哺乳类动物身上都有,因此推测包括E2D在内的多种挥发物质,应该是广泛存在于所有哺乳类动物的血液里。也因此,推测E2D很可能就是血液影响哺乳类动物行为的气味分子。

2017年10月,由瑞典与美国合作的多领域研究团队(神经科学、大脑认知行为、心理学、生理学、化学、生物学)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根据这篇研究,E2D带给哺乳类动物的这种“血液般”的影响,即使是对于在分类学上(taxonomically)差异较大的物种也是存在的,人类也不例外。

这个研究首先使用了三种分类学上迥异的物种,包括吸血的螫蝇(Stomoxys calcitrans)(无脊椎动物)、狼(Canis lupus)(哺乳类掠食者)、与小鼠(Mus musculus)(哺乳类猎物)。实验结果如同研究者预期的,螫蝇与狼对于E2D的反应,与浸了真正血液的木条是一样的;相同地,面对E2D,小鼠也一样产生了躲避的行为。

研究团队进一步以人类为实验对象。首先,透过“应变规测力板(strain gauge force plate)”与“皮肤电阻反应(Galvanic Skin Response, GSR)”,测试当人类受试者接触到由吹管送出的E2D分子时的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受试者会产生倒退的动作、以及手心流汗增加,意味着人类对此气味是“反感”的。接下来,研究团队以心理学实验的方式(接受刺激后,依指示在三张表情图片中选出不一样的),测试E2D分子是否会使人类提高警觉与注意力;研究结果同样是肯定的。

也就是说,血液的气味对于人类而言,就像是对哺乳类动物中的猎物一样,有相同的反应。但为何人类的反应会与“猎物”相像?

根据这篇研究的第一作者Artin Arshamian博士后研究员表示,人类对于血液(E2D)的反应,很可能要溯及人类的远古祖先,也就是早期的灵长类。当时的灵长类主要以昆虫为食,且确实是其他肉食动物的猎物。“现在的人类无疑是掠食者,但我们很可能是从猎物的物种演化而来的,而属于猎物的部分习性则保留了下来。”Arshamian博士说。

共有469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