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詹森 · G · 高曼(Jason G. Goldman)?翻译?李春艳
一阵哭声响彻天际,引得一位焦急的鹿妈妈迅速来到哭声响起的地方,想要找到自己的鹿宝宝。然而事实上,这阵哭声只是从扬声器里发出的,并且它并非小鹿的哭声,而是一只年幼海狗的哭声。
这一声学实验由来自加拿大温尼伯大学(University of Winnipeg)的生物学家苏珊·林格尔(Susan Lingle),及来自美国中西部大学(Midwestern University)的托拜厄斯·里德(Tobias Riede)完成。研究人员指出,鹿与海狗的栖息地不同,因此鹿妈妈并不清楚年幼海狗的哭声究竟是怎样的。那为什么鹿妈妈在听到年幼海狗的哭声时,会表现出关切之情呢?
为了一探究竟,在过去两年的夏季里,林格尔和里德等研究人员,在一个加拿大农场内,对大量长耳鹿及白尾鹿进行了实验。他们将各种年幼哺乳动物的哭声制成音频,其中包括年幼的大羚羊、土拨鼠、蝙蝠、海狗、海狮、家猫、小狗以及人类婴儿的哭声,然后观察鹿妈妈在听到这些哭声时的反应。
结果发现,只要音响中播放的哭声的基本频率与鹿宝宝的哭声相似,鹿妈妈便会来到扬声器前,仿佛是在寻找自己的宝宝。这意味着,不同哺乳动物在婴儿时期的哭声极为相似。相反,在听到噪音、鸟鸣声或狼嚎声时,鹿妈妈并不会表露出关切之情。
林格尔与里德将这一发现发表在了10月的《美国博物学家》(American Naturalist)上。
研究人员此前曾提出,不同动物在经历相似体验(如感到疼痛)时,发出的声音有着相似的声学特征。林格尔指出,“虽然身为人类,但我们常常会因一些小动物的哭声而动容,而人们之所以会感到触动,大概是因为不同哺乳动物会用类似的声音传递情感”。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专门研究动物通讯方式进化的心理学家戴维·勒比(David Reby)并没有对这些发现感到惊讶。他指出,从幼崽的角度而言,吸引更多潜在照料者的注意,能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这无疑益处多多。而对小动物的父母而言,当它们听到任何与宝宝哭声相近的声音时,都提高警觉,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并且,倘若小动物真的遇到了捕食者,有限的时间也不容许父母去分辨,遇到危险的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宝宝。假如听到哭声却不以为意,造成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对于野外常出现的不同物种间的“领养”现象,上述实验结果或许能做出解释。林格尔表示,倘若动物妈妈不久前刚失去自己的宝宝,并且体内还含有母体激素,那么在听到小动物的哭声时,无论小动物的外貌怎样,动物妈妈都极有可能对其悉心照料。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