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雪若尼克尔森(Cheryl Nickerson),将沙门氏菌(salmonella)送到了亚特兰大号太空梭上。十一天之后,她大半夜的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焦急地等待着这些细菌的归来。之后尼克尔森以及她的研究团队将这些在外太空培养的沙门氏菌,植入几百只老鼠身体中,同时,他们也将在地面上培养的沙门氏菌,植入另外几百只老鼠中。
经过几天后,被植入太空培养的沙门氏菌的老鼠们,生病的数量比较多。一般来说,沙门氏菌可以在七天内使老鼠致命。这些被植入太空培养的沙门氏菌的老鼠们,在五天内就死亡,而且病菌的剂量还比一般来的要低。
这是头一次有人明确证实,细菌经过太空培养后,会变得更危险。微生物一旦离开地球会产生变化,是几十年来众所皆知的事。有时候它们会繁衍的更快、更能导致致疾病发生; 有时却是刚好相反,它们繁衍的更慢,也变得更没有威胁性。专家表示最大的风险在于它们的行为不可预测。尤其是当你把全身都充满细菌的人类送到太空中时,这样的风险更是令人难以承担。
1960年时,俄国卫星将大肠桿菌、产气桿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送上地球轨道,研究结论表示这些生物可以在微重力的状态下生存。五十年后,美国太空总署以及其它太空计划发现,这些细菌不止可以生存,有时它们甚至能茁壮成长。1967年,美国太空总署启动了生物卫星II,上面乘载了大肠桿菌以及肠道沙门氏菌。他们发现在轨道上培养的细菌,比地面上培养的细菌成长了两倍。
尼克尔森推论一种叫做流体剪应的力量,能够解释这些怪异的改变。在身体里面,细菌不断与液体产生交互作用,例如血液、黏膜或者是肠胃内的液体。这些液体对细菌的细胞外膜产生了一种物理力量,或者是剪应力。就像是水的力量,流过河床底的石头一样。尼克尔森认为细菌能感受到周遭的剪应力,并以此当作它们要如何应变的线索。微重力则是极度低剪应力的环境。
人类体内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液体剪应力。有趣的是,低液体剪应力的部位,包括肠道、呼吸道、以及泌尿生殖系统,都是较容易感染的部位,尼克尔森认为这并不属于巧合。她说: “细菌感应到这些剪应力的高低,并自我调节让自己能生存在那些状况下。”
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的航空工程师,大卫克劳斯研究地心引力与细菌之间的关系,已经有25年之久。他表示液体剪应力也可解释在太空培养的细菌,对抗生素有提高的抗药性。这个物体触发器改变了细胞周遭的化学环境,进而改变了其生物反应,这并不是什么妖术。
奎格文特研究机构(J. Craig Venter Institute)的研究学者赫南罗伦兹(Hernan Lorenzi),针对被太空人携带到外太空的细菌,会有什么变化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过去四年他从九个太空人身上,分别收集了在上空之前、上太空期间以及经过长期外太空任务后的细菌样本。他观察了在鼻子、嘴巴、皮肤以及肠胃的微生物组,在经过外太空的旅程后,会有什么变化。他预测每个部位的细菌数量都会减少,因为环境相当地无菌。他的预测在鼻子是对的,但是在肠胃部分,许多细菌丛数量增加,有些则是减少。
罗伦兹说: “想像一个情况,一名外太空人受到平常就存在于肠胃道里面的细菌所感染,但是这个细菌因为太空的某些因素,使得太空人生病。通常建议的治疗方式是吃抗生素来对抗这个细菌,但是当你这样做时,你会杀掉体内大部分的细菌。但是当你把大部分的肠胃道细菌都杀掉时,你要如何恢复这些微生物?”细菌是适应力最强、变化最大以及最多元化的生物。你只要对它们施加些压力,他们就会立刻产生变化。
来源: Washington Post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