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环球解密(点击复制)微信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让绝种物种复生、有助于维持或增加生物多样性吗?

让绝种物种复生、有助于维持或增加生物多样性吗?

2017-4-20 未解之谜网

透过基因编辑技术,未来可望让已绝种的猛玛象、长毛犀、欧亚穴狮等等动物再度回到世间。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008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
■将已经灭绝的生物透过基因编辑技术再次复生,此般科幻小说式的研究发想,现在已经堂堂进入科学期刊的守备范围之内。这样的技术,会是解决物种灭绝、停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终解药吗?
撰文|陈莹
二十多年前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经典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科学家利用透过琥珀化石保留下来的恐龙血遗传讯息,搭配青蛙DNA模板,人工繁殖出各式各样的恐龙,打造出遗世独立的侏罗纪公园。这种使用人工基因科技将已经灭绝的物种再度回到世间的技术,被称为“去灭绝 ”(de-extinction),或“重生生物学”(resurrection biology),或是“物种转生”(species revivalism)。谁能料到,二十年前还只是科幻电影的故事题材,在二十年后的现在,随着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几乎随时可能成真。
马千惠老师在里提到,已经有科学家开始尝试使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希望能将已经灭绝的猛玛象 (mammoth, Mammuthus primigenius) 和候鸽 (passenger pigeon, Ectopistes migratorius) 再度带回世间。如果成功的话,“消除动物绝种问题”似乎指日可待。或许在我们有生之年,可以见到白鱀豚悠游于长江流域,多多鸟在毛里求斯岛唱歌,台湾云豹云游中央山脉。
听起来相当科幻热血,又带有一丝为过去人类剥削自然而造成的错误赎罪的宗教/政治气味。然而去灭绝,或说重生生物学,真的可以消除物种灭绝,帮助维持或增加生物多样性吗?
以新西兰奥塔哥大学 (University of Otago) 动物系的赛登教授 (P. J. Seddon) 为首的三位国际自然保育联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保育专家,2014年于知名权威期刊《生态与演化趋势》(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发表了一份选择灭绝物种进行重生计划的指导原则。在重生物种势必要回归原生栖地、建立起能够自然永续生存的族群 (而非永远住在动物园或研究机关里仅供展示研究) 的前提之下,该报告以 2013 年国际自然保育联盟出版的“再引入与其他移地保育守则”(Guidelines for Reintroductions and Other Conservation Translocations) 为本,提出十点提问,帮助保育工作者筛选适合进行去灭绝的灭绝物种:
过去造成该物种数量减少以致灭绝的原因是否已经查明并且可以防范?
现在或未来可能造成该物种数量减少以致灭绝的原因是否已查明并且可以防范?
候选物种生存的生物和非生物需求是否已经明了,以帮助锁定该物种赖以为生的因子,选择适合的野放区域?
适合野放并且能够妥善管理的栖地,在现在与未来是否都足够?
计划的野放行为是否合乎现行法律规定?
野放所带来的社经局势、社区态度、价值观、动机和期望,以及野放重生物种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野放当地和周遭居民是否能够接受?
当局是否可以承受重生物种野放可能为当地物种、人类社区和生态系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
当局是否可以承受重生物种野放后造成病媒负面冲击的风险?
当局是否可以承受重生物种野放后对当地人类和牲畜造成直接伤害、对当地生态系带来非直接伤害的风险?
如果社经环境和生态系无法承受重生物种所带来的冲击时,是否可能将野放的个体及其子代完全自环境中移除或歼灭?
然而,即便以上十个提问的答案都是“是”,重生生物学这条路,恐怕仍然不是保育工作者所乐见的生态保育之道。包括赛登在内,一个由加拿大、新西兰、澳洲保育生物学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一篇权威科学刊物《自然》(Nature) 的子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tion) 的文章中,表示将有限的生态保育资源用在灭绝物种重生上,可能导致更多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他们利用新西兰和澳洲新南威尔斯省花在保育现生濒危物种的经费及成效资料,推估让具有相似生态地位的灭绝物种重生会需要的费用及可能连带保育到的当地物种数目。结果发现,如果这些花费全由公家机关埋单,势必会挤压到保育现生濒危物种的保育预算,长期下来反而造成整体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灭绝物种重生的计划经费完全由私人单位赞助的话,则可能透过重生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 不过,如果这些私人赞助的经费,能全部用在保育现生濒危物种的话,则保育生物多样性的成效将更加显著 (如图示)。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计算仅计算了野放和维持野外族群数量这部分工作所需的花费,其他像是基因实验、人工繁殖、野放训练等等实验室工作因为目前尚无资料供推估所以未计入。 要是再加上这部分的开支,想必会造成更大的经费排挤效应。

在三种情境下 (使用公家经费 [红色长条]、使用私人赞助经费 [黄色长条]、将私人赞助经费用在现生物种 [蓝色长条]) ,在新西兰 (a) 和澳洲新南威尔斯省(b)境内,与现况(虚线)相较,能够被优先保育的现生物种数目。新南威尔斯省在“公家经费”项目无法估计,因为让两个有望执行重生计划的物种复生,就已超过该省用在保育濒危物种上的总预算。图片来源:Figure 1 in Bennett et al. 2017. Nat. Eco. Evol. 1, 0053. Reuse permission granted (Licencse Number: 4081050950784)复育现生濒危物种已经是难上加难的烧钱工作,更何况是复育已经灭绝、不知道能不能和平融入现代生态系里的物种。所以重生生物学是否可以消除物种灭绝危机,帮助维持或增加生物多样性吗? 答案恐怕是无法,而且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间接造成现生物种加速灭绝。

共有458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