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olved Mysteries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千古一帝成暴君,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真相

千古一帝成暴君,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真相

2017-6-18 未解之谜网

功高三皇,名震五帝中华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可说是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传奇皇帝。

提到秦始皇,许多名词接种的闪入脑海之中“焚书坑儒”、“修长城”、“兵马俑”等等。而伴随诸多名词之后的一个称呼“暴君”也随其而来。但我们可曾想过这位“暴君”在终结500多年的战国时代前,是怎样的一位君王呢?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是一位被父亲抛弃的孩子。在历经一系列波折后才回到了秦国并在13岁的时候即位成帝。光是这一段历史就让人惊讶不已。

赵国在历经长平之役后,全国上下对秦国的愤怒可想而知。而生为秦皇的孩子所遭受的待遇可想而知。在当时所谓的质子基本上都是被王族抛弃的人。惨遭霸凌的童年就是秦始皇的开始。13岁即位,相当我们的国中二年级。那时就要在众多弄臣间生存,这又是何等的不易。

“吕不韦之乱”、“嫪毐之乱”、“成蛟之乱”他在位期间遭受相国、母后、弟弟的反乱都能稳稳的镇压下来,而其余六国亦不是等着被灭,更有合纵军差点攻入秦国首都。但秦始皇还能在39岁时完成统一六国此一壮举,这是需要何等的政治处理能力,跟知人用人的手段才有办法达成的。

在后世的朝代中外戚的叛乱哪一个不是伤筋动骨由盛转衰,更何况还不止外戚。内忧外患之下13岁的孩子仍能带领秦朝一统天下。这样的一代君王怎会获得“暴君”一词呢?

首先我们先去了解一件事实,历史是由胜利者所编撰的。而我们所崇尚的“史记”也是如此,更遑论汉朝的政策方向了。

“焚书坑儒”此一事件,让我们先思考一下,难道秦始皇不知道儒家最讲究的就是君臣之道吗?那又为何会有此举呢?秦始皇真的想要控制百姓的思想吗?如果真是如此秦始皇又怎会采纳李斯的“谏逐客书”广纳人才呢?

这也说明了,秦始皇是一个可沟通且明理的人,他会采用李斯的建议必定相当重用李斯。而李斯我们都知道乃法家的代表,秦国能如此富强也是法家的功劳。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秦始皇相当信任“法能治国”的道理。

在当时六国的风土民情都有所不同,文字、金钱等等都不一样的情况下,要让一个国家团结的最快方法就是用法来规范并快速的将各个不同处统一起来。

焚书坑儒的前因后果已不太可考,但依秦始皇过往的种种政策来看,必是想要强国富民,民以食为天,在六国在十几年就统一的当下,必定早已千穿百孔,如同纸糊的一样一碰即碎,因此他需要全民集中精神耕作,绝不单单是限制思想。毕竟他的企图心可不单单是这六国。

我们就焚书坑儒的事件可以归纳几点

秦皇自身并不排斥有思想的百姓。

:战乱后的国家百废待兴,因此极需合全民耕作。

各地文化风俗大不相同,没时间慢慢融合,唯有破而后立,依法行政。

综合以上三点来看,这真的是暴政吗?不要忘了长城外的匈奴还虎视眈眈的伺机而动。

而在中华民族修养生息期间,抵御外敌的长城更是重中之重。那时的秦国虽然统一六国气势如虹,但根本来不及消化六国的底蕴。若有匈奴等外敌来袭,必定将损失惨重。因此才修筑长城。这怎可说暴政呢?只是秦始皇早早去世,无法看到他后续的手段罢了!

诸多的暴政其实深思熟虑后,并不是原来应有的面貌,毕竟后来的朝代为了巩固政权,师出有名必需要诬陷前朝。兵马俑的存在的确让我们赞叹,那么多皇帝,哪一位没有在自己身后事上多做安排呢?只是秦始皇功绩太大了,一个从小被霸凌成长的孩子,一路走来一统六国,试想这样的心态,没有一个能匹配自己的墓能安心吗?

历史是不会改变的,只是会不停的改写。期望在未来能考古出更多改写我们熟知历史的纪录。

tags: 暴君,
共有500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