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olved Mysteries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科学家好奇偷放野生芥末虫,隔天发现被咬好几口

科学家好奇偷放野生芥末虫,隔天发现被咬好几口

2017-9-28 未解之谜网

《科学》(Science)今年5月,一群假的毛毛虫登上了版面。瑞典学者托马斯.罗斯林(Tomas Roslin)和各地的研究团队,到处乱放芥末的关系。

罗斯林是这项大型研究的主导者,他和团队制作了将近3000只假毛毛虫,然后放到全世界的各个地方。不过,他们倒不是无聊才这么作的。他们好奇的是,虫虫在不同环境,是不是会有不同的机率被捕食,如果有,又是什么造成了差别呢?

于是,参与计划的科学家们,到世界各地放下这些假毛毛虫。并且定期回到原地,观察它们“死了没”。

既然毛虫是假的,为什么会有死了没的问题呢?原来,之所以用假的毛虫,就是为了要观察上面掠食者留下的痕迹。你可以看到它被攻击了几次、掠食者是鸟还是蜘蛛......。而虫虫的材质是黏土动画所使用的黏土,所以可塑性强,痕迹也容易辨认。(是的,它们不是芥末。)

四种齿痕分别来自蚂蚁、鸟类(b)、啮齿类,还有蛞蝓和蜗牛。

好玩的是,当捕食者发现这是假的虫虫之后,他们也不会想要浪费力气把“虫”带走了,所以基本上这些黏土虫完全不会被偷。经过了全世界40多个研究人员的努力,假虫虫们遍布全球各式各样的自然环境。最后呢,研究人员们发现,从赤道开始一路往极圈,纬度每升高一度,虫虫的被捕食率就下降了2.7%,而海拔每升高100米,毛虫的被捕食率则降低6.6%。

这个研究真的很好玩呀!这个结论不只显示虫虫在高纬、高海拔的地方比较安全,更表示在这些环境,物种大多是“自己过自己的”,比较没有频繁的互动。

共有642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