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提出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也曾是联合国难民署宣传海报的大头像。
但是根据英国《卫报》报道,在一本普林斯顿大学刚出版的《爱因斯坦游记》中,竟然发现其中含有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这是怎么回事呢?
游记写于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之前只有德文版本,是属于《爱因斯坦全集》计划的一部分,罗森克兰兹(Ze'ev Rosenkranz)把旅游日记部分翻译、编辑,于今年5月出版。
这本书主要是收录爱因斯坦在旅行中的旅游日记,包含对科学、哲学、艺术等问题的思索,以及旅途中遇到的人、事、物。
在这本旅行日记中,记载着他1922年在中国期间,将中国人形容为“勤劳、肮脏、迟钝的人”,他写着:“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在树林里如厕那样蹲着…安静、拘束,就连孩子看上去都很呆板、愚钝。”
其中还描写了“中国人旺盛的繁殖力”,以及评论说“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种族,那真是遗憾。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就连那样想一想都是无可言喻的悲伤。”
罗森克兰兹(Ze'ev Rosenkranz)认为,其中许多的评论都让人感到不悦,尤其是他说中国人的那些话,“那些话和爱因斯坦伟大人道主义偶像的公众形像反差鲜明,读过之后再对比一下他的公开评论,感觉会很震惊。”
然而我们把时间拉回当时1920年代,那时候的中国已经历经了好几十年的战争,从清末八国联军到抗日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准的确不是那么的好,有一餐没一餐的情况下,能不能有基本的温饱都是问题了,是没办法太去注重生活品质的。
其中也收录在新书里一些内容,应该是爱因斯坦在旅途中写给人在柏林的继女,他是这么描写中国人的:“就连那些被迫像马一样做苦力的人也没有表现出懂得痛苦的样子…经常更像自动机器而不是人。我注意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小。我不明白中国女人拥有哪些致命的诱惑力、使身边的男人无力自卫、只能去繁衍后代。”
然而对于日本人他却给予较正面的评价,他写道:“日本人不招摇、得体,整体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人们拥有纯净的灵魂。让人爱上且欣赏这个国家。”但他也做出结论,“这个国家对知识的渴求似乎比艺术薄弱,这是天性使然?”
这些内容曝光无疑是一枚震撼弹,和爱因斯坦怀有伟大人道主义的公众形象,出现了反差,因为自己是犹太裔,他曾经声称过种族主义是“白种人毛病”,但却在旅游日记中出现了这样的言论。
这样算不算一种“种族歧视”呢?罗森克兰兹认为,是算得上的。爱因斯坦在他日记中谈到的“生物起源”,指出日本人、中国人、印度人智力比较低下,这些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种族歧视”,形容部分人生来就差人一等,是种族歧视的一个标志。
然而这本书的出版也提到,这些文字都是依据当时代的背景(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处于长期战争状态)他所见所闻,都是毫无防备的言词,他本人也没有打算出版,所以对于爱因斯坦的“种族歧视”,是否真的代表死去的他的立场,其实也不能百分之百妄下定论。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