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也因为“完全没有营养成分,是猪只吃的饲料”,以及“没有味道,连狗都不吃”等刻板印象,成为最不受欢迎的食物之一。甚至还有人戏称爱吃马铃薯的族群为“只想延年益寿的贪生怕死之流”。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尽管马铃薯已经传入欧洲,有一段很长时间都无法跻身家常菜之列,就连贫穷家庭也不吃。
比起欧洲本地长年栽种的作物,马铃薯无论在外形或栽种方法上都截然不同,欧洲人不敢吃马铃薯也是其来有自。在科学观点并不发达的时代,只要遇见跳脱时代常识的异常现象或事物,人们往往就会产生偏见与迷信,这样的结果并非无法预期。
英国植物爱好者约翰.杰洛德(John Gerard)在《植物志》(Herbal/一五九七年)中描绘的全球第一张马铃薯画作。
当时建构出欧洲社会的基础价值观就是以圣经为原典的基督教教义;由于圣经上并没有写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像马铃薯一样的食物,导致欧洲人对马铃薯产生极大的偏见。对他们而言,要吃下圣经上没写过的食物,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饮食挑战,不仅打破既有的饮食文化体系,也等同于吃下伊甸园禁果的罪恶行为。
当时欧洲最害怕的疾病之一就是痲疯病,在一般人对于马铃薯产生的偏见中,有一说就是吃马铃薯可能会罹患痲疯病。那个年代的马铃薯,外形并不像现在这样圆滚滚、表面又很光滑,而是表面凹凸不平,长芽的部分又深深往内凹,看起来歪七扭八的。
这样的形状看在当时欧洲人的眼里,自然会联想到痲疯病的后遗症。此外,许多人直接生吃接近原生种的马铃薯后,纷纷对强烈涩味产生过敏反应,引发湿疹。这个情形也助长了普罗大众“吃马铃薯会得痲疯病”的偏见,甚至严重到某些地区认为马铃薯会引起痲疯病,进而由官方制定法律,禁止食用。
此外,马铃薯只在地底成长,不长出地表的生长特性,也是让欧洲人敬谢不敏的原因之一。现有作物中,红萝卜与芜菁虽然同是在地底成长的植物,但它们栽种时都需要播种,从这一点来看,它们与在地面上结实的麦子和豌豆属于同一类作物。马铃薯与这些现有作物完全不同,无需播种,而是将马铃薯埋入土壤里,使其发芽生长。这样的种植方式,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思议,不仅让人觉得奇怪,更助长了一般民众对吃马铃薯的排斥心理。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