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很多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本来你以为会朝着你预想的方向走去,结果却偏偏不是想的那样甚至走反了。今天说的这个故事正是这样:叛军马上就要打来,几位大臣聚在一起商量叛军打来后自己会做出何种举动。前面两个人都慷慨陈词,义愤填膺,嚷着只要叛军破城自己决心以死殉国,这个时候,只有一个人沉默不语。结果当天晚上嚷着要殉国的其中一个就出城投降了。出去投降的人接着推荐了另外一个嚷着要殉国的人投降,而只有沉默不语的那个回到家后喝了毒酒就殉国了。是不是很有讽刺意味?前面两人不正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嘴炮党”吗。这些人有个特点就是:说起话来天花乱坠,慷慨激昂,谁也辩不倒他们,结果到了真正考验的时候却临阵退缩。那这几位大臣是谁呢?前面两位叫解缙、胡广,后面一位叫王艮。
解缙、胡广和王艮年岁相仿,而且都是江西吉水人。他们三个而且有真才实学,尤其解缙是个神童,1388年20岁的他就高中进士,深受朱元璋喜爱。后来朱元璋因为他年纪小同时为了磨炼解缙不让他招嫉,1391年让解缙父亲把解缙领回家去。直到8年后,建文帝朱允炆当皇帝时期才再次启用他。另外两位是在建文帝二年(1400年)同时中进士,本来王艮可以中状元,但是建文帝因为王艮相貌差了点,就把状元改为胡广,于是胡广和王艮他们两人就做了同一年的状元和榜眼。所以说,论才华他们三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在那个时候,读书好的人都是要走向仕途的,尤其是中了进士的人都是要当官的,他们三个毫无意外的做了建文帝的大臣,而解缙甚至一度做到了建文帝的首辅大臣。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马上就开始了削藩,结果引发了朱棣的起兵造反。在昏招不断出尽的情况下,建文帝的中央军一步步溃败。燕王朱棣1399年从北京出发,经过征战,最后于1402年6月12日抵达金陵城下。情势危急,此情此景各位大臣不免手里都有着小算盘了。于是江西帮这几位互为邻居的大臣当晚约在了一起,到了另一个也是江西吉水的大臣吴溥家里去。这个吴溥也是建文帝二年(1400年)的进士,不过他是第四名,也就是排在状元、榜眼和探花之后的二甲第一名。从这个榜单也可以看出,古代的江西人真的会读书,他们4人都是江西吉安吉水人。他们4个人聚面之后就聊开了。解缙首先发言,他慷慨陈词,申明大义,在他的陈词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要死可以,投降是万万不可能的。胡广听完后,更加激动,恶狠狠的骂道:燕贼(朱棣)行逆,天地不容,只要燕贼破城,自己一定以身殉国。估计在现场听了这些文化人的发言,都会为他们言语里所表示出来的“骨气”鼓掌。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大臣王艮却在墙角边默默流泪,一言不发。
众人聊完了之后就各自回家了。这个时候,吴溥对只有12岁的儿子吴与弼说道:解缙和胡广都死不了,要死的只有你王艮叔啊!果不其然,吴溥的话还没说完,隔壁胡广传来对家人的叮嘱:现在外面太乱了,你们看好家里的猪。吴溥和儿子吴与弼都听到了,吴溥苦笑着对儿子说:你胡广叔连家里猪都舍不得的人还会舍得自己的命吗?不久,王艮家却传来了哭声,原来王艮回家没多久就喝毒酒自尽了。解缙更夸张,回家后飞奔着去投降了。
朱棣知道解缙投降后很高兴,解缙趁此又推荐了自己的老铁胡广。第二天城破,胡广没有做一点反抗就投降了。解缙胡广投降后都得到了重用,后来解缙主编了《永乐大典》,不过在权力斗争中得罪了朱棣次子朱高煦,1415年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活了47岁。胡广后来青云直上,直到1418年去世,不过怕死的他只活了49岁,死后被谥为“文穆”,但胡广的节操一直是后人非议的点,胡广问猪也成为后人的笑料。
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骨气不是嚷嚷着叫出来的,当到了真正考验你的时候,你还能展现出始终如一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那才是真正的骨气。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