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假期已经开始,不少到外县市工作、念书的人纷纷返乡过年,每到这个时候经常会传出国道塞车、车票难抢的新闻。然而古代的交通比现在更不发达,回家的路程自然比现代人还要更艰辛,究竟古人想回老家要花上多少时间和金钱呢?
古代中国是小农社会,大多数人一辈子在家务农,再加上当时社会受儒教影响深远,重视“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等观念,外出游学、工作的人不像现代一样多,因此古代的返乡人潮也不多,不会出现人挤人、塞车等状况。
然而古代交通比较落后,许多地方的道路不通,所以古人返乡还是比现代人更艰辛,在影视作品中虽然经常看到古人骑马、搭乘马车的画面,但那时候的马车并不像现在的火车、汽车,有冷气、暖气还可以避震,只要坐一小段路,乘客就会被震得头晕、浑身不舒服,而且路费也相当昂贵。
在唐朝马车一天可走35公里左右,收费标准为马负重50公斤、每走50公里收费100文,走山路则要120文,若是回家一趟共300公里,算上休息时间得花10多天,路费总共需要600文,再加上路途中的食宿费用,至少得准备一两银子;但按照唐朝的薪资标准,九品芝麻官一个月的薪水不超过半两银子,如果过年要搭马车回家,就得缩衣节食大半年。
不过坐马车其实是达官贵族专属的,普通人只能搭乘人力车、骑马,甚至靠自己的两条腿走路,历史上,李白要从长安回到四川江油老家过年,路途长达900公里,其中300公里是平路,剩下600公里则是山路,只靠骑马和走路的话,时间就要花费一个月,单趟路费则要12000文,按照李白在翰林院的薪水来看,回家一次就要花掉他三个月的薪水。
因此在古代“水运”更受欢迎,走水路一天约25公里,同样300公里的路程,逆水时最多需要100文,顺水则可以直接打对折,比起陆路便宜许多,是返乡交通的最佳选择。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