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火锅其实在古代就有了吗?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类似于火锅的料理,近代考古团队更曾出土当时人们用来煮火锅的“青铜鼎”,到了汉朝甚至还发展出“鸳鸯锅”。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造出现代火锅的原型,像是出土于陕西宝鸡,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有盘鼎,下方有个圆盘能够放碳火加热,方便将火源和火锅一同端上桌;到了汉代,火锅的类型也跟着丰富起来,考古学家在西汉海昏侯墓中挖出一个铜火锅,比起西周的有盘鼎设计更为方便,可以取出烧尽的炭火。
除此之外,汉代还出现“鸳鸯锅”,江苏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墓中,曾出土一件罕见的青铜分隔鼎,鼎内被隔板分为5个区域,因此又称作“五格濡鼎”,有趣的是,这个鼎的主人是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知名政治家董仲舒曾任江都相,所以有学者认为,刘非正是按照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而做的火锅。
除了锅子以外,食材也是火锅中很重要的一环,从墓中食物和文献记载可知,在刘非时代流行的食材,肉类有牛外嵴肉、牛百叶、羊肚、马鞭、雁肉、鹌鹑等;水产有河豚、乌鳢、鳝鱼、甲鱼、鳜鱼和贝类等;蔬菜则以笋、香蒲、石耳、紫苏等最多人食用。
到了清朝,各地都有独属于当地的火锅特色,在宫廷中火锅更成为冬日必备佳肴,乾隆皇帝就非常爱吃,据史料记载,乾隆44年8月16日到9月16日这段期间,他就尝试过27种火锅,共计吃了60多次;乾隆48年正月初十,他还在干清宫举办530桌火锅宴,可以说是火锅的狂热粉丝了。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