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四大名桥,分别为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还有一座名叫洛阳桥,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洛阳桥并不在河南洛阳,而是位于福建泉州,从公元1053年开工,历时7年完成,至今拥有将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留最早的跨海石桥。特别的是,当时修建洛阳桥时,古人竟是靠着“牡蛎”来加固桥墩,历经近千年不倒。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横跨泉州与惠安分界的洛阳江出海口,远远望去如同一条银龙横卧在海上,看起来格外壮观。在唐朝以前,泉州一带有许多越族人居住,唐代末期社会动荡,有不少中原人避难南迁至此;到了宋朝时期,越来越多的洛阳人到此定居,他们看到万安桥的地貌跟家乡洛阳很像,为了缅怀家乡,便将万安桥改名为洛阳桥,直至今日。
洛阳桥之所以成为泉州的一大标志,是因为这座桥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46座,是目前保留最早的跨海石桥,更充分体现古代建筑工人的高超技艺。据悉,宋朝名臣蔡襄修建这座桥时,靠着2项高明技术“筏形基础”和“种蛎固基法”,解决过往因为水流过大,前人屡屡修桥失败的难题。
而所谓的“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梁的中轴线抛下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减小水流的冲击,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将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
至于“种蛎固基法”则是世界史上首个将生物学用于桥梁的例子,透过在桥墩基石周围养殖大量牡蛎,因为牡蛎生长速度快、外壳附着力强,能将桥墩基石紧密包裹在一起,成为天然保护层,有效抵御水流的冲击。
洛阳桥也因为有了这两项创造性的发明,近千年以来一直坚固不倒。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