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现代还是古代,都有蛀牙的问题,不过古时候科技不发达,到底该如何处理呢?早在汉代就记载补牙的方法,有些是使用雄黄混合猪油,到了唐朝还出现汞合金补牙,宋朝时补牙技术更先进,甚至还有植牙技术,也让现代人佩服不已。
根据《国家人文历史》指出,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当时古人使用榆皮、美桂等数种药物,磨成粉后再调和猪油,补进蛀牙的缝隙内,而《本草纲目》提到,榆皮味甘性平,有利水、消肿等作用,而美桂则是常见中药材名称,目前认为是桂花,将花入药治牙痛。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也记载补牙方法,“以雄黄、葶苈,上二味,末之,取腊日猪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指将雄黄和葶苈两种药磨成粉末,与猪油拌在一起,用槐树枝沾药并放火上烤,之后就能补进牙洞,不过这种方法其实有些危险,因为雄黄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氧化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
而到了唐朝,则出现“汞合金补牙”,药典《新修本草》就记载,唐人使用汞合金充填牙齿的内容,里面提到补牙齿缺落,能获得“凝硬如银”,此技术在当时被称为“银膏”。直至宋朝,补牙技术更进步,陆游在诗词《岁晚幽兴》描述“染须种齿笑人痴”的现象,还补充“近闻有医以补种堕齿为业者”,可见当时已流行植牙的技术。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