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历史剧的人肯定对于战争场面不陌生,尤其在火药还没发明前的冷兵器时代,万箭齐发的震撼画面更是深植人心,不过外界好奇,那些射出去的箭难道就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是“一次性”的作战武器吗?还是战后会进行回收呢?背后原因其实很现实。
弓箭一直是冷兵器时代重要的远程攻击武器,每次战争势必耗费掉相当可观的弓箭量,相较于电视剧情总是将弓箭作为“一次性”作战工具使用,事实上基于成本及效益考量,双方战后都会指派专人负责回收弓箭、铠甲等武器。
要想制造出具有实战价值以及破坏力十足的箭矢并不容易,毕竟古代制铁技术较为落后,加上铁器昂贵,想要大规模生产弓箭,势必要耗费高额的成本;此外,做工更是不容忽视,包含箭杆的长度、箭弓的弯度、箭头的形状以及箭羽的取得等等,在如此严苛的检验环境之下,工匠生产的速度与品质自然比不上重新再回收来得更有效率。
正因为弓箭在古代是珍贵的资源,且打仗时也无可避免需要大量使用,除了有效率的重新回收利用之外,如果能从敌人手中获取更多兵器就再好不过了,而历史上最经典的莫过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不仅虚晃了对手,还获得逾10万支箭,可说是一举两得的妙计。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