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场与青楼很近,由于考生一般有钱又有闲,因此经常流于娱乐场所。(示意图/达志影像)
隋文帝实行考试选拔人才,奠定科举的基础,之后科举制度在唐朝发展成型,考生想要求取官职,唯一的办法就是考试。有趣的是,古代考生进京赶考,却喜欢到青楼寻欢,考场甚至离青楼非常近,历史教授解释,因为考生们通常都有钱有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指出,旧时的考场称作“贡院”,其中南京“江南贡院”规模最大且影响最广,位于青楼林立的秦淮河岸边,继承唐代的特点,由此可见,考生一直是青楼的主要顾客,由于他们远离家人,因此有闲,另外当时的人能参加科举制度,家里通常都有钱,再加上他们年少轻狂,所以时常流连于青楼。
知名文人杜牧、白居易、元稹及温庭筠等都是青楼常客,其中杜牧最常以青楼为背景写作,例如《赠沈学士张歌人》、《赠别二首》、《张好好诗》、《兵部尚书席上作》、《金谷园》、《题桃花夫人庙》,最知名的《赠别二首》写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杜牧离开扬州前,写给与自己交情好妓女的诗作。
此外从城市布局也能看出科举与青楼的关系,唐代长安的青楼主要集中于平康坊,平康坊以北为崇仁坊,是通过科举的考生等待授官居住地,所以考生就经常在邻近平康坊的“宣阳坊”、“亲仁坊”两处租屋,离考院与青楼都很近。
于赓哲补充,现在耳熟能详的作品,很多都是在青楼完成,根据《唐才子传》记载,“每题诗倡肆,誉之则声价顿增,毁之则车马扫迹。”指唐代青楼女子也知考生的影响力,每当知名考生光顾时,她们会请对方在墙上题诗,墙若被写满,还会准备木板,让考生继续创作,当青楼有了名人加持,生意自然就会更好了。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