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环球解密(点击复制)微信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脑部图谱”定位精神疾患的病变

“脑部图谱”定位精神疾患的病变

2023-8-23 未解之谜网

“晓得澳大利亚国民平均身高 1.7 米,我还是不会知道隔壁邻居有多高。”澳洲蒙纳许大学(Monash Univeristy)的博士生 Ashlea Segal,以此比喻精神科学的困境,表示研究“大多都聚焦于群体的平均值,很难瞭解个体的脑部变化”。于是,她带领以该校特纳脑部暨心理卫生机构(Turner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Mental Health)为主的跨国团队,扫描普通人和 6 种精神疾病患者的脑部,并加以比较。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于 2023 年 8 月 14 日的《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

脑部图谱

研究团队总共招募了 3,746 人,从中筛选出 18 至 64 岁,涵盖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泛自闭症障碍、双极性情感疾患、忧郁症、强迫症和思觉失调症的 1,294 名精神病患;以及 1,465 名一般人当作对照组。用核磁共振扫描每一个受测者,制作脑部图谱(brain mapping),并分析 1,032 个区域的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于个体之间的异同。

规范模型

有别于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researches),将相同诊断的病患视为单一群体,以其平均值,与一般人组成的对照组比较;有些研究采取规范模型(normative modeling),考量年龄和性别等多种因素,定义出灰质体积等观察重点的变异范围,再分析个体的偏离情形。后者的作法较不会被临床标签所限制。过往规范模型的文献,已经指出精神病患者的脑部与普通人极为不同;然而各个患者之间,即使诊断相同,脑部异常的地方也差别甚大。科学家无法解释为何脑部病变的位置不一样,结果却殊途同归。

不过,既然脑部是一个网络,如果出事的点都接在同一个功能的回路上,或许就会造成相同的问题。此前有些神经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有同样运动、感知或认知症状的病患,脑部病灶的位置可能互异,但都连结到共同的区块。研究团队受到启发,使用规范模型,探索精神病患的脑部回路及延伸网络,并预期得到雷同的答案。

正常(蓝色)与偏差(红色)的回路(橙色)和网络(黄色)示意图。图/参考资料2,Figure 1(CC BY 4.0)

回路/网络

果不其然,在具有相同诊断的精神病患中,脑部灰质体积的明显偏差,出现于同个位置的比例不超过7%;然而从回路或网络的层级来看,便可能有高达 56% 的重叠。同一诊断下,个体的额叶、顶叶、岛叶和颞叶皮质等连结枢纽,在回路层次高度相似;而各种精神疾患之间则迥异。比方说,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患者的灰质体积偏差,仅限于某些范围;而思觉失调症的病人,则是几乎囊括全脑。这个发现挑战了传统上,认为单一精神诊断,只对应特定回路障碍的想法。

功能回路异质性:g 图显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和思觉失调症(SCZ)的范围差距。图/参考资料 2,Figure 3(CC BY 4.0)

此外,在网络的层级,掌管认知控制、内感受觉察,以及内外在注意力转换的警觉/腹侧注意力网络(salience/ventral attention network),与此处 6 种精神疾患里的 5 种都有关联。其病变显然在多种精神疾患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多数精神疾患都与警觉/腹侧注意力网络(浅紫色;SAL/VA)有关。图/参考资料 2,Figure 4(CC BY 4.0)

治疗的目标

经由脑部图谱,研究团队得以推论治疗目标:忧郁症和双极性情感疾患,分别为前额叶皮质的右边与左边;思觉失调症患者的警觉/腹侧注意力网络;以及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病人的背侧注意力网络(dorsal attention network)与内侧颞叶网络(medial temporal network)。然而,Ashlea Sega l以忧郁症患者的前额叶为例,说明目前非侵入性脑刺激术(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所针对的回路,可能“只适用于部分患者”。毕竟根据论文,单一诊断中,个体在这些目标上的重叠率,仅有一至五成不等。

因此,将来的研究或许该跳脱传统诊断的框架,不执着于寻找一体适用的解方;而是继续扩充数据,掌握脑部变化与精神疾患的关系,以便发展为病患量身订做的客制化疗法。

共有349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