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olved Mysteries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动物世界 > 为了减少冲突,哺乳动物更常演化出同性行为

为了减少冲突,哺乳动物更常演化出同性行为

2023-10-3 未解之谜网

自然界已知超过 1,500 个物种出现同性行为,包括蝙蝠、甲虫、海星、蛇、企鹅、牛、鱼、蠕虫、蜘蛛等,哺乳动物灵长类尤其引人注目,至少 51 个物种观察到同性交配,从狐猴、黑猩猩、狮子到人类。最近一篇新研究指出,同性行为可能是生物为了减少冲突、维持社会和平演化出的特征。

无论野生或圈养、雄性或雌性,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同性行为在动物间普遍存在,只是同性性行为无法促进繁衍,因此常当成物种自然演化难题,或说是“达尔文悖论”,毕竟繁衍后代是生物本能。

为什么动物在明显没有演化好处的前提下(不会产生后代继承基因),仍出现同性行为?科学家开始追踪同性行为演变史,格拉纳达大学生态学家 José Gómez 团队调查 6,649 种现存哺乳动物,最终列出 261 个(约占所有哺乳动物物种 4%)表现出同性行为(包含求爱、交配、形成长期关系)的物种清单。

分析发现,同性行为在高度社会化的哺乳动物、表现出攻击性甚至可能致命的物种更普遍;此外,同性行为也并非随机分布哺乳类动物,更常见于某些进化分支,如猿类约 2,500 万年前从其他灵长类动物分化出来,自那时起它们也演化出更多同性行为。演化树统计分析还表明,出现更多同性行为的往往是群居物种。

这些分析支持一种观点:为了维持和平、避免激烈冲突时死亡、建立并维持积极社会关系,生物同性行为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演化,或说同性行为演化像更适应社会生活。

但研究人员也警告这些分析不能直接等于人类性取向,只能说其他动物观察到此行为是种演化优势。

新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共有509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