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究提到发现两颗卫星围绕系外行星运行,但也许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且这是目前仅有的候选系外卫星,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开始寻找系外卫星。
太空应该到处是卫星,单以太阳系天然卫星就超过300颗,已确认5,500多颗系外行星,理论上再怎么少也会有上千颗卫星,但要确切找到可谓难如登天。光找系外行星就很困难了,因受限于观测方式,凌日法是侦测遥远恒星的亮度变化探查系外行星存在,但系外卫星更小更暗,恒星次级亮度变化也更微弱。
2018年研究论文,一组天文学家发现Kepler-1625b的系外卫星,命名为Kepler-1625b I,是第一颗待确认系外卫星。一年后两项独立分析都无法复制观察结果,可能代表2018年论文的系外卫星是伪阳性;另一篇2022年论文发现的Kepler-1708b I,也同样独立分析后陷入停滞。
索内贝格天文台团队设计新演算法,以探测系外卫星、系外行星凌日现象,命名为潘朵拉(Pandora)。潘朵拉演算法套入Kepler-1708b观测资料后,结果是一颗系外行星系统才能解释,意即此行星不会有卫星;套用至Kepler-1625b后,因是两台望远镜(克卜勒及哈伯)观测波长差异解释数据,同样代表此行星没有卫星。
团队认为以往观测结果是伪阳性,人类仍未找到任何系外卫星,但潘朵拉演算法还是有机会发现系外卫星,只是卫星必须够大,且母行星要够远,或许这也是团队如此命名演算法的原因:潘朵拉盒子打开后,释放所有不幸,只留下希望。研究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期刊。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