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环球解密(点击复制)微信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古人写错字怎么办?靠1神器解决,官员随身携带

古人写错字怎么办?靠1神器解决,官员随身携带

2024-5-21 未解之谜网

古代官员经常随身携带一把“削刀”,以便修改竹简或木牍上的错字。

现代人想要修改错字十分简单,可以使用擦布、立可白或立可带,但古代没有这些东西,如果古人写错字怎么办?事实上,古代许多文书都记录在竹简和木牍上,因此文官们总会随身携带一把“削刀”,用来刮除竹简、木片上的错字。

根据《国家人文历史》报道,现代如果处理文书有误,经常会使用“删除”一词,而从“删”字其实能够看出古代刀的真正用途,东汉时期由学者许慎编着的文字工具书《说文解字》中解释,“删,从刀册。册,书也。”其中“册”竹简、木牍的象形,中间的一道横线就像是一条细绳,将一片片竹简系在一起,因此用刀去掉竹简上的错误,即为“删”字的本意。

秦汉时期,人们普遍使用竹简、木牍作为文献载体,毛笔作为书写工具,而竹简等物品的宽度较窄,不方便在旁边补充、备注,因此当书写错误、需要修改时,就会使用刀将错误的地方削去,在写上正确的文字。

除此之外,“刊”除了表示发行的出版物或排版印刷的行为,还有其他的字义,《说文解字》中解释,“刊,剟也,从刀干声。”原本的意思是用刀砍削,后来衍生出修改、删除的含义;比如成语“不刊之论”经常被误会是“不能刊登的言论”之意,但其实原本是指不能被修改或无法磨灭的言论。

央视节目《简牍探中华》也曾介绍,秦始皇的兵马俑中,有一类称作“文官俑”,是秦朝时期的文官形象,这些兵马俑会在腰带附上一把“削刀”和一颗“砥石”,削刀用来刮去简牍上的错字,砥石则用来磨钝了的削刀,因此文官又有“刀笔吏”之称。

tags:
共有280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