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中的添加糖和食物中的添加糖,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吗?
如果生存开关的启动只与热量有关,无论是吃软糖,还是喝汽水,高果糖玉米糖浆所产生的作用理当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喝糖通常比吃糖更糟得多。为什么会这样?生存开关是由于肝脏中的 ATP 浓度下降所触发,因此关键在于有多少果糖到达肝脏。如果肝脏接收到大量果糖,则 ATP 会大幅下降,刺激生存开关强烈反应。倘若只有少量果糖到达肝脏,果糖代谢效应会比较温和。这意味着,尽管我们在谈论生存开关时,一直将它简化为一种按钮,可控制为开或关,但实际状况比较像是可调整强度的旋转钮,会根据状况产生强弱不同的反应。
换句话说,肝脏的反应是依据接收到的果糖浓度,而不是果糖量。比起果糖一次全部进入的状况,当果糖缓慢进入时,肝脏接触到的果糖浓度会比较低。也因为如此,软性饮料比固体糖类更容易启动生存开关。软性饮料含有大量的糖分(以 600 毫升的汽水为例,当中含有约 17 茶匙的高果糖玉米糖浆,其中约 9 茶匙是果糖),通常几分钟即可喝完,而且由于是液体,不需要消化,这会让肝脏中迅速充满果糖和葡萄糖。相较之下,固体食物必须经过消化,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肝脏。(这也是完整水果较不易启动生存开关的原因,因为水果纤维有助于减缓吸收。)因此,固体食物中的果糖到达肝脏的速度较慢,不会让生存开关一下子转到最强状态。
营养学家兼遗传学家斯皮克曼(John Speakman)进行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他发现喂食液体糖的小鼠,比喂食固体糖的更肥胖。人体临床研究也比较食用液体糖(来自软性饮料或其他饮料)和固体糖(来自糖果和甜点)的差别,所有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液体糖导致肥胖和(或)糖尿病前期的可能性,比固体糖更高。在一项研究中,将年轻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喝一杯 240 毫升的软性饮料,一组吃下含糖量相等的软糖,持续四周,然后恢复正常饮食,也持续四周,并在这段“净化”期之后,让两组受试者交换,原本喝软性饮料的改吃软糖,反之亦然,再持续四周。试验结束时,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在“喝糖”期间摄取的总热量,比“吃糖”期间多了约 17%。在喝了四周的软性饮料后,受试者的体重增加,脂肪也增加。相较之下,吃软糖的四周内,他们的体重并未增加。
液体糖导致肥胖和(或)糖尿病前期的可能性,比固体糖更高。图/envato
液体糖比固体糖更容易导致肥胖,而且喝液体糖的速度也会造成影响。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在伊斯坦堡科曲大学的合作伙伴坎贝,提供苹果汁给志愿的受试者,这些苹果汁内的果糖含量与软性饮料相似。坎贝让一半的人在 5 分钟内喝下 500 毫升果汁,另一半则是每隔 15 分钟喝下 125 毫升,用一小时喝完 500 毫升的果汁。一小时结束时,虽然两组人喝下的苹果汁分量一样,但两组间的差异却非常惊人。5 分钟内喝完苹果汁的人,体内的尿酸和血管加压素(肥胖荷尔蒙)快速增加。相较之下,花一小时喝完苹果汁的受试者,尿酸和血管加压素的变化比较缓和。由于尿酸和血管加压素升高相当于生存开关活化的证据,这表示如果一定要喝软性饮料,慢慢享用会比大口豪饮来得安全。
含糖饮料慢慢喝会比大口豪饮来得安全。图/envato
几年前,曾有人基于软性饮料含糖量高,提议纽约市政府对软性饮料课税。软性饮料业者指出其他食品也含有大量的糖,专挑软性饮料课税并不公平。基于这项争议,再加上其他因素,饮料税法案最后没有通过。但根据前面提到的研究,软性饮料业界的论点其实有误。
根据液体糖和固体糖的研究,还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鱼与熊掌或许可以兼得”。也就是说,享用富含糖类的甜点时,如果吃得够慢,或许可能避免触发生存开关。这时蛋糕就只是热量而已。问题是,要慢慢的吃甜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喝软性饮料时不能大口畅饮,而得用一小时的时间慢慢啜饮完毕,也同样不容易。另外,与其单独饮用软性饮料,不如在用餐之间慢慢喝,毕竟边吃边喝,让液体中的糖与食物混合,可减慢吸收速度。
液体糖比固体糖更有害,大口喝下软性饮料是启动生存开关最有效的方法。含糖软性饮料、能量饮料、果汁、含糖的茶和咖啡,全都应该避免。如果偶尔想放纵一下,请放慢饮用速度,并一定要与食物搭配。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