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环球解密(点击复制)微信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宋代科举录取率不到1%落榜的人怎么办?专家揭重要功能

宋代科举录取率不到1%落榜的人怎么办?专家揭重要功能

2024-7-3 未解之谜网

古代士人从小刻苦读书,就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翻身,然而宋代科举的录取录不到1%,大多数人只能接受落榜的命运,不过这些人落榜后都去了哪里?国内历史教授邓小南指出,落榜的人可能会回乡种田,或改为行医、经商,还有一部分人会回乡教书,以至于当时乡间的文化知识较为普及。

国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邓小南指出,宋代科举中能成功脱颖而出的人不到1%,比如南方的城市严州(现今浙江建德)曾有7000人报考科举,最终录取的名额只有17名,由此可知当时科举的淘汰率非常高,尽管这些士人一生学习只为了透过科举改变身份,但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落榜。

邓小南表示,这些科举落榜的考生一部分会回家种田,或者去行医、经商,还有一大部分人会回乡教书,成为“乡先生”,因为当时社会对于读书的需求非常强烈。

北宋大臣富弼曾对宋仁宗说,挑担子的人虽然社会地位低,可能连自己的土地、房子都没有,每天也只能赚到些微的薪水、粮食以养活妻儿,尽管如此,这种人也每天要存下1、2文钱,好让儿子将来可以上学读书,就算不考科举也没关系,至少官府上贴的公告能看懂、不会受人欺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读书有很高的需求。

此外,南宋词人陈亮好几次科举都落榜,回家后他给南宋理学家朱熹写信,表明接下来会招收20、30名孩子,一边教他们书,一边自己念书,为下次的科举做准备;邓小南说,宋代乡间文化的普及不是靠学校,而是靠这些散落各地的落榜士人开设的私塾、村学、冬学等,当孩子们将经典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背诵起来,自然会影响到家中大人,让文学知识更深入民间。

tags:
共有126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