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古装剧的观众,对于“皇贵妃”应该都不陌生,它是皇后之下、妃嫔之间的最高位份,也常常是古装剧中,对于皇后最大的威胁存在。毛立平指出,在真正的历史中,只有当皇后病重或被打入冷宫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册立皇贵妃代理六宫事务,因此并不存在为了掌握大权而勾心斗角的情节。
毛立平指出,明朝以前,皇后以下最高级别的妃嫔就是贵妃,比如唐朝的杨贵妃,就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到了明朝,起初贵妃仍是皇后之下的最高等级,但皇帝为了突出某位宠妃的地位,于是发明了“皇贵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宪宗的宠妃万氏,她比宪宗大了17岁,曾是宪宗的保母,却独得宪宗宠爱,是首位正式记载在正史中的皇贵妃。
后来皇贵妃被保留下来,成为明朝妃嫔中的最高位份,清朝入关后也沿用了“皇贵妃”这个位份,清朝第一位正式册封为皇贵妃的,是顺治帝的董鄂妃,顺治帝曾想废掉皇后,改立董鄂妃为后,但被孝庄太后阻止,顺治帝在无奈之下,只好将董鄂妃立为皇贵妃,从此之后,皇贵妃也正式成为清朝妃嫔中固定的位份。
康熙时期开始,清朝的宫闱制度逐渐定型,形成皇后之下,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贵人、答应和常在则没有固定人数的后宫格局,其中皇贵妃作为皇后的储备人选,如果皇后崩逝,皇贵妃就会升为皇后,因此名额只设1人,避免发生争执。
除此之外,按照清朝的惯例,在皇后健康无恙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册立皇贵妃,只有当皇后病重或被打入冷宫等情况下,才会册立皇贵妃,代理六宫事务;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某位妃嫔病重,皇帝出于对服侍自己这么多年的感谢,或出于对病中之人的安慰,即使皇后仍健在,也会立病重的妃嫔为皇贵妃,但往往很快就病逝,并不会真正管理后宫事务。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