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环球解密(点击复制)微信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自然科学 >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艾弗雷特三世(HughEverettIII)的多世界诠释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艾弗雷特三世(HughEverettIII)的多世界诠释

2024-7-28 未解之谜网

在前一篇我们聊到,为了反驳量子力学的机率诠释和叠加态的说法,薛丁格提出著名的思想实验:“薛丁格的猫”。既然猫在现实中不可能既生又死,所以量子理论一定有不够完备的地方。

延伸阅读:物理学四大神兽“薛丁格的猫”,其实是在嘲讽量子力学?物理学家对波函数机率诠释的争辩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既符合量子理论又能解释这个实验的说法呢?

测量问题:量子系统的确定性

在量子力学中,量子系统的状态在被测量前是不可确定的,所有可能状态以机率的形式共存,这时系统处于所有状态的叠加态。只有当我们进行测量时,系统才会变成某个特定状态。

例如,原子里的电子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它可能出现在任意地方,像波一样散布于空间中。当你测量它,它有一定机率出现在某处。爱因斯坦曾问:“是不是只有当你在看它的时候,月亮才在那儿呢?”对他而言,月亮不管有没有人在看,都悬挂在天上,他认为量子系统应该也是如此,总是有个确定的状态,只是我们还没搞清楚而已。

而薛丁格在与爱因斯坦讨论后提出“薛丁格的猫”思想实验。薛丁格利用猫不可能处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来质疑量子理论,虽然引起了话题,但并未成功反驳量子理论。

量子力学的理解不断累积,我们知道了许多爱因斯坦和薛丁格当时不知道的事情,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他们的质疑已经不再是问题。

多世界诠释:分岔的宇宙

1957 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生艾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宇宙的一切可以由单一个宇宙波函数(universal wave function)来描述,遵循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式。当我们进行测量时,例如检查“薛丁格的猫”实验结果,不同的子系统(如猫、毒药瓶和测量者)会在交互作用下彼此连动,呈现出两组状态:猫死亡、毒药瓶打破、测量者看到猫死亡,或猫活着、毒药瓶没破、测量者看到猫活着。

艾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提出的多世界诠释,之后成为许多科幻题材的灵感来源。图/wikimedia

测量会让宇宙波函数分岔出两个不同的分支,或说两个平行世界。在其中一个宇宙,猫会活着;另一个宇宙,猫则会死亡。两个宇宙都真实存在,没有猫既死又活的事情。

在艾弗雷特的诠释中,宇宙波函数随着时间演化,就像一株大树,每当有测量发生,就会分出不同的枝干。每个枝干代表一个独立的平行世界或平行历史,这就是著名的多世界诠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历史上每次的测量或选择都会分裂出不同的世界,产生超级庞大的平行世界数量,彼此之间无法沟通或交换资讯。

虽然我们在这个世界买乐透没中奖,但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我们可能是中头奖的大富翁。多世界诠释的优点是,它与量子理论没有矛盾,能解决薛丁格的猫等悖论。

然而,尽管有人曾提出过验证多世界诠释的方式,现今的科技无法做到。艾弗雷特的博士论文没有受到学界的多大关注,他之后改从事与物理研究无关的工作。直到1970年代,多世界诠释才开始受到注意,并在艾弗雷特于1982年去世后,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甚至被科幻作品挪用。

量子去相干:量子特性的丧失

量子去相干(quantum decoherence)是另一种解决方法。在双狭缝干涉实验中,同一波源的波从两个狭缝出来并产生干涉条纹,代表它们存在相干性(相互干涉的性质)。若对其中一道狭缝的光波进行干扰,相干性会消失,干涉条纹不会出现,这就是去相干。

在量子力学里,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也会发生相互干涉。波函数随外在环境存在许多不同可能状态,彼此相干。在电子的双狭缝实验中,电子以波的形式通过两个狭缝,接着彼此干涉,形成干涉条纹。当我们测量电子的路径,就会让系统不同可能状态的相干性消失,这就是量子去相干。

只要一个量子系统没有完全孤立,与外界有交互作用,就算是干扰。想象将热水和冷水倒在一起,热水分子和冷水分子会互相作用,交换热能和动量,最终达到平衡——一杯温水。原本的每个热水分子和冷水分子可以视为孤立系统,但当它们互相作用,改变状态,就必须将整杯水视为整体。

量子系统的测量就像这个例子,测量者和量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导致量子系统与外界交换资讯,无法再用原本的波函数描述,最终逐渐丧失量子特性。

现实中的量子去相干

在电子的双狭缝干涉实验中,若要知道电子通过双狭缝时的确切位置和路径,就必须侦测它,与之产生交互作用,导致量子去相干,干涉条纹消失。量子去相干的概念下,测量是一种交互作用,会引起量子去相干现象。随着交互作用程度不同,量子系统会逐渐失去量子特性。

在现实世界中,所有量子系统都不可能完全孤立,与外界互动后,时间久了必然去相干。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物体,虽然由量子系统组成,但当原子构筑成更大的结构,会因彼此的交互作用丧失量子特性。因此,爱因斯坦问的“是不是只有当你在看它的时候,月亮才在那儿呢?”我们可以回答:“并不是这样。”因为月亮已经不是量子系统。

薛丁格的猫不可能存在?

在“薛丁格的猫”实验中,当作为量子系统的不稳定原子核被侦测到衰变后,交互作用就完成了,量子系统的状态就确定了,猫也就死定了。此外,猫自身因量子去相干的关系,不会是量子系统,不可能同时处于生和死的状态。

目前量子相关科技,如量子电脑、量子通讯等,在研发上遇到的困难,部分来自于量子去相干现象。量子电脑使用的量子位元必须保持在隔绝于外界、不受干扰的环境中,才能维持在量子态。一旦有风吹草动,量子位元可能出错。随着量子位元数目变多,要同时维持全部的量子态也变得更加困难,这些就是当前技术需要克服的挑战了。

共有110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