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武将们都有收养义子为己所用的习惯,这种风气在元末明初更是形成一股风潮,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收养了不少义子,总共20多人,他们更是对朱元璋之后创建大明帝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这些义子长大后,朱元璋皆要求他们必须回复原姓,背后的用意相当深远。
明太祖朱元璋收养义子的根本原因,是想培养自己的势力,而这20多名义子大致可被分为3类,第一类就是朱元璋的侄甥。1354年,外甥李文忠前来投靠,朱元璋大喜,于是将他收为义子、赐姓朱,并全心栽培,李文忠19岁就开始领兵作战,之后更率军平定江南,出征北元,立下众多战功。
第二类则是在战争中遇到的孤儿,朱元璋在早年征战收养了孤儿沐英,同时赐姓朱,沐英是所有义子中最早被收养的,在从小的栽培之下,他武艺高超、谋略过人,到了18岁就已经立下了不少战功,被提拔为军中的指挥使。
最后则是为了安抚部下而认的义子,比如滁州守将何世隆的孙子何文辉,其功勋出色,参与了平定江西、福建、陕西、四川的战事。而这些养子为了报恩,在沙场上都奋勇杀敌,朱元璋通过父子亲情,成功培养20多名心腹,替他节制诸位将领,彼此之间又能相互监督。
不过在明朝建立之后,这些义子却无法继续享受“朱元璋之子”的荣耀,反而被纷纷改回原姓。1366年攻克杭州后,朱元璋令李文忠恢复本姓,何文辉几乎在同时恢复本姓;次年,沐英也被除去朱姓,赐姓沐,改名沐英。
朱元璋这么做主要是出自于对“中央集权”的考量,当时他的亲生儿子陆续出生,且在明朝建立之后,这套父子式的政治关系已不适用,改父子为君臣才更符合新的统治秩序。等朱元璋亲子长大成人,出镇边疆要地就成为这些义子的责任,而他们也感念朱元璋的养育、培养之恩,即便复姓仍对朱家忠贞不二,沐英及其后代更是守卫大明王朝长达270年,由此看来朱元璋的行为确实是高明之举。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