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21 日发表于《林奈学会动物学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的新研究,有种生活在东南亚地区的动物“毛猬”,物种分支原来比学界认知的更丰富。科学家已知毛猬有两种,新研究分析数百个毛猬标本后,竟一口气发现五个新的毛猬品种!
刺猬不刺的亲戚:毛猬
首先,你可能想问,毛猬是什么?虽然大家可能是第一次听到毛猬之名,不过它和我们常见的刺猬同家族,同属“猬科”(Erinaceidae)。刺猬为“猬亚科”(Erinaceinae),毛猬则是“鼠猬亚科”(Galericinae)的“毛猬属”(Hylomys)。
与刺猬不同,毛猬身上并没有利刺,而是柔软的毛皮,且外型接近老鼠和鼩鼱的混合体,有又尖又长的口鼻。演化生物学家欣克利(Arlo Hinckley)说明,毛猬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国家的热带雨林,白天、夜晚都会出外活动,通常以各种昆虫、无嵴椎动物、果实为生,属杂食性动物。
“综合它们近亲的生活方式和田野观察,毛猬可能在树根、倒下的树木、岩石、草地或森林的腐叶堆筑巢。”不过欣克利也说明,人们对毛猬的认识有限,因此关于毛猬的习性,许多细节仍仅能依现有资料推测。
热带雨林中的神秘物种
科学家以前都认为毛猬属下只有两种。2016年欣克利博士研究期间,开始对毛猬产生兴趣,他与研究伙伴一起至婆罗洲调查,并研究已知毛猬资料、基因数据,发现世界可能有更多未知毛猬物种等待发掘。
于是欣克利与伙伴四处找寻毛猬标本,从美国、瑞士、新加坡、西班牙和马来西亚等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搜集232个毛猬生物标本,以及85个组织样本。利用这些素材,详细观察与测量毛猬头骨、牙齿、毛皮等部位,并做基因分析。
欣克利。(Source:Daniel Hinckley)
最后他们辨识出七个明显基因系谱,大大增加毛猬物种数量。两种为全新科学发现;另三种以前视为亚种,但此次研究后,科学家认为基因、生理特征都与其他物种有够大差异,“升格”为新物种。
欣克利提到,大家听到世界仍有尚未发现的哺乳类动物,可能会有点惊讶,“但我们对很多事都还不太了解,尤其是很难区分的小型夜行性动物。”
一口气发现五个新品种
12月21日,欣克利与多位科学家在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介绍五个新毛猬品种特征、习性和栖地。“Hylomys vorax”与“Hylomys macarong”为新发现的两种毛猬,皆生活于印尼北苏门答腊,以及越南南部地区的热带雨林。
Hylomys peguensis、Hylomys macarong的头骨标本。(Source:论文)
Hylomys vorax、Hylomys maxi的头骨标本。(Source:论文)
Hylomys vorax体积较小,长约11.9厘米,有黑色尾巴、吻部狭窄;Hylomys macarong体型较大,长约13.9厘米,深褐色毛皮及类獠牙的门牙,故以越南文的“吸血鬼”(ma cà rồng)命名。
另三种从亚种升格为物种的毛猬,命名为“Hylomys dorsalis”、“Hylomys peguensis”、“Hylomys maxi”。
Hylomys dorsalis生活于北婆罗洲山区,头部一黑色条纹延伸至背部;Hylomys peguensis毛色浅黄,分布于中南半岛多国;Hylomys maxi体积较大,长约13.9厘米,主要分布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山区。
已知七种毛猬分布地图。(Source:论文)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此次成果除了是生物学突破,也让人们对雨林生态有更多认识。欣克利指出,东南亚地区森林砍伐率高,林业、矿业、道路修建和气候变迁,都威胁雨林和生态,希望藉此类研究推动生态保育,“协助政府、组织做出艰难选择,决定优先资金投注在哪,让生物多样性最大化。”
欣克利也提到,能辨识出新毛猬物种,需特别感谢最初搜集到样本的野外收集者,以及博物馆工作人员几十年来细心维护标本。此次研究上百个标本,来自亚洲、欧洲、美国14个机构,有些标本躺在储藏柜已80多年。
共同作者霍金斯(Melissa Hawkins)描述,找寻标本的过程“就像穿越时空的博物馆长”,藉走访各馆厅,查看各地珍贵馆藏,“我们可以抵达世界任何角落”。
1939年探险家就在苏门答腊发现Hylomys vorax标本,当时当然还未认定为新物种。(Source:ANSP Archives Collection / Frederick A. Ulmer Jr.)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