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环球解密(点击复制)微信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清华大学证实晶面效应理论,发现半导体不同压电性及磁性

清华大学证实晶面效应理论,发现半导体不同压电性及磁性

2023-9-29 未解之谜网

清华大学表示,化学系教授黄暄益团队发表“晶面效应”理论,以研究证实即使采用同样化学元素制成的晶体,只要形状不同,就会因晶体表面薄层和内部晶格排列的差异,产生不一样的电性、光学性质及光催化活性。这项研究成果登上顶尖期刊《Small》,可望启发下一世代半导体研究的创新突破。

清大指出,学界过去认为相同晶体的导电度、光学性质等各项理化性质应该都是一样的,但黄暄益多年前就发现,氧化亚铜八面晶体最导电,其次是立方晶体,菱形十二面晶体则完全不导电;此外,氧化亚铜菱形十二面晶体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其次是八面晶体,立方晶体则不具光催化活性,且不同形状晶体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而许多研究者面对这些差异,并未进一步探究这个现象,但这反而激起了黄暄益的好奇心,希望能以实验数据证实这奇特的晶面效应。

黄暄益表示,假设晶体表面有一薄层,因原子位置的极小差异,使得表层的晶格排列方式与内部晶格出现变化,因而造成不同的电荷移动、光吸收效果。黄暄益比喻,“就如同生鱼片表面用火焰微烤一下,外观貌似相同,但香味及口感就会产生变化。”

为证实这项假设,黄暄益团队使用国家同步辐射中心的高解析度 X 光照射晶体,并以高解析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果然发现八面晶体、立方晶体、菱形十二面晶体上的晶格排列都不一致,证实了“晶面效应”理论。依此理论,半导体也会产生不同的压电性及磁性。

光子源高解析粉末绕射实验站的光源强、光束直且不易发散,因此实验准确度很高。取氧化亚铜纳米晶体粉末,填充在只有直径 0.3mm 的毛细管中,并用 X光 照射曝光,发现图上有两个绕射峰,显示晶体表面跟内部确有两种不同的晶格排列方式。

黄暄益认为,了解晶面效应产生的机制,能让未来的半导体材料应用更广泛,例如利用晶面控制电荷转移,或挑选适当的晶面组合制成电晶体。黄暄益感谢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援,让他坚信多年的假设终于得到证实。

共有405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