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婚配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男子只有一个正妻,就是所谓的嫡妻,而妾可以有很多,这些妾就是庶妻。有了嫡庶之分,就有了等级之分。在嫡庶分明的古代,嫡妻和其所生的子女是享有更多的好处。在继承权这方面比如就会有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长子是优先享有继承权,正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在中国古代的汉人皇室里面,基本都遵循着这一传统,皇帝的位置在正常平稳时期,嫡长子不犯大错的情况下,传的都是皇后所生的长子。但还有种情况就是嫡妻没有生下儿子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传庶长子,也就是庶妻们所生的儿子中最大的那个儿子。本文所说的皇帝他原本不想遵循此制度,结果遭到大臣们一致反对,最后在太后的干预下不得已还是遵循了此制度。这位皇帝是谁?他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名朱翊钧,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生母李彩凤。朱翊钧能够出生也非常偶然,当时李彩凤的父亲李伟是个泥瓦匠,穷困不堪的来到京城讨活路。由于生活无着,最后把15岁的女儿送到了当时还是裕王的朱载垕的府里去做宫女,去侍奉裕王的继室陈王妃。朱载垕的元配李王妃和其所生的子女都早逝,而继室陈王妃所生的女儿夭折后就再也没有生育。前面两位正妻没有子女,而李彩凤这个宫女却在入宫三年后的1563年生下了儿子朱翊钧,后又生了儿子朱翊镠。对于皇室来说,女人能够为他们延绵子嗣也是莫大的功劳,由此李彩凤一下子从宫女就晋升到了才人。明穆宗即位做皇帝后,陈王妃作为正妻当了皇后,李彩凤由于生有两个儿子的缘故就做上了贵妃。
明穆宗在做了6年皇帝后就驾崩了,1572年只有10岁的朱翊钧即位,是为万历皇帝。作为皇帝生母,李彩凤就成了李太后。到了1578年,万历帝和选秀选出来的王喜姐大婚。大婚后,王喜姐被封为皇后。在婚后的第四年(1582年),王喜姐生下皇长女,之后屡次流产终生未再生育。但在生皇长女之前,万历帝在向太后请安的时候,于1581年宠幸了太后慈宁宫的一名宫女王氏。宠幸完后,因为宫女身份低微的缘故,万历帝不认账了。后来李太后命太监们拿来记录皇帝生活的《起居注》,铁证面前万历帝不得已只好认了。王氏之后被封为恭妃,后来于1582年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由于王氏是宫女出身,所以朱常洛一生都遭受到父亲的冷落和歧视。当时的宫女被称为“都人”,所以朱常洛也被称为“都人子”。
万历帝的皇后无子,但也不代表朱常洛因为长子的缘故一定可以成为太子,因为那个时候最得宠的是郑贵妃,而郑贵妃于1586年也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由此万历帝心中有了打算。但是按照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生育嫡子的情况下,应立庶出的长子(或年纪最大的儿子)做皇太子,万历帝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获得皇位。与此同时,朝中大臣一致支持皇长子立为太子,于是万历帝和朝中大臣开始斗,这一斗就斗了15年。起初,朝臣们要求立皇长子为太子时,万历帝以皇后年轻,说不定以后还会生育为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去,皇后没有生育,自己又偏向于皇三子朱常洵,大臣们纷纷反对。这一事件,是明末比较出名的“争国本事件”,涉及到几百位官员,影响非常大。
时间一年年过去,太子之位一直空缺。后来李太后得知舆论,也支持王恭妃。李太后亲自出马质问万历帝:朝臣都支持立皇长子为太子,你为何老拖来拖去的?万历帝答道:皇长子是宫女生的。李太后听闻后,立马就上火了,发怒道:难道你忘了,你不就是宫女生的?万历帝听闻后,大感惭愧,同样是宫女,但论出身李太后一个泥瓦匠的女儿还远不如王恭妃的出身。最后在李太后的干预和朝臣们的劝谏中,万历帝不得已于1601年立19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朱常洛立为皇太子,但同样受到歧视。至于王恭妃,一生受尽迫害悲催至极。万历帝1620年驾崩后,朱常洛当上了皇帝,但是只做了一个月皇帝。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