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将近一亿年历史的琥珀,保存了翅膀末端的骨骼、软组织及羽毛等特征;而该琥珀原本要用于名为“天使之翼”的坠饰,因此也被昵称为“天使”。 PHOTOGRAPH BY RYAN C. MCKELLAR
缅甸胡康河谷矿藏是白垩纪琥珀非常珍贵的来源。琥珀不仅因其瑰丽,更因为本身蕴含的科学讯息而价值连城。 PHOTOGRAPH BY MO LI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Kristin Romey 编译:曾柏谚):两只封存在琥珀中的小翅膀,揭示了当代鸟羽的结构(如分层、肌理、颜色及分布等)至少在它们近一亿年前的远祖身上便存在着。
这份由国家地理学会远征协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s Expeditions Council)资助、并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说明该翅膀很可能属于在白垩纪末期灭绝的某有羽恐龙(avian dinosaurs)类群──反鸟亚纲(enantiornithes)。
(编按:avian dinosaurs在中文有有羽恐龙、鸟类恐龙、会飞的恐龙等翻译,指在恐龙分类群中亲缘关系靠近现在鸟类的分类群们,也因为鸟类是由恐龙的其中一支演化而来,因此这个词也可以说是用以描述该时期鸟类的用词。)
天大的鸟事
尽管从1990年代开始,多数恐龙具有羽毛的观念早已被普遍接受,但我们对史前羽毛的理解,来自于印痕化石与各别封存在琥珀中的羽毛。
纵然化石印痕可以呈现羽毛的分布,但是缺乏良好的结构细节,更甭提颜色等资讯;单独封存在琥珀中的羽毛则可以做到这点,然而却无法得知其与所属生物的关联。
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的共同作者邢立达表示,这是首份没有与翅膀分离的白垩纪鸟羽样本。两个样本各为1.6与8.51公克,包含了骨骼结构、羽毛特征以以及软组织。
“我们从来没有过类似这样的样本!实在太令人振奋了!过去研究琥珀中羽毛最大的困境是,往往仅有小碎片或者是单独的羽毛,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它们的来源。”另一位共同作者──加拿大皇家萨斯喀彻温省博物馆的无脊椎古生物学者莱恩·麦凯勒(Ryan McKellar)说。
原来一家亲
X光显微电脑断层依据骨骼尺寸与发育程度分析,这两份样本均属于雏鸟;而在骨骼结构、比例以及鸟羽特征的相似度上,则显示二者应为同一物种。
这两份样本上可见如皮肤、肌肉、爪子、羽轴、初级不对称飞羽、次级飞羽以及覆羽一起保留下来的特征,不论是在分布或显微结构上,都与当代鸟类十分相似。
尽管对肉眼而言该样本呈现一片漆黑,显微分析呈现了飞羽近乎深褐色,覆羽则自浅褐色到银白色的样貌。
动荡之地的化石宝库
多数的缅甸琥珀来自北缅甸克钦邦胡康河谷的矿藏,该区域目前正掌握在克钦独立军手中,逾半世纪大小冲突不断。
由于地方冲突,缅甸琥珀的开采与销售大多无人管理,绝大部分销往中国作为珠宝及雕饰用。
邢立达与研究团队自克钦邦首府密支那(Myitkyina)当地著名的琥珀市场,搜集到此次研究的琥珀样本。
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无脊椎动物策展人大卫·格里玛尔迪(David Grimaldi)说:“对科学家而言,缅甸琥珀的魅力在于囊括了几乎最丰富的白垩纪动植物。几乎有七成的缅甸琥珀啥也没有,不过余三成的生物多样性不容小觑;我从未想像有如此规模的丰富性。”
樗栎之用
因为缅甸琥珀多用于珠宝加工与装饰,倘若含有昆虫或植物等“杂质”便会使得价值降低,因此或多或少都会藉由抛光移除。同时麦凯勒也注意到,暗色杂质在深色琥珀抛光或切割之前难以发现。
不过缅甸琥珀中的羽毛反而会以抛光与切割,来强调这史前羽毛的稀有与美丽,但即便如此罕见,人们还是绝少考虑到样本的保存。
其中一份较小的翅膀样本正因为原本要被设计师用于名为“天使之翼”的坠饰而被邢立达团队昵称为“天使”。当研究者观察“天使”时,他们注意到琥珀的切面正好是翅膀的断面,亦即在切割之前的原石可能包含了完整的史前鸟类样本。
邢立达提及观察到显微电脑断层时的激动之情,说道:“不仅是单独的羽毛,而是来自近亿年前一大簇与骨骼结构组合的翅膀。”
“说真格的,这是天使啊!”刑立达如此赞叹。
刑立达的下一步预计建立一研究机构,专司密支那市场源自白垩纪的琥珀检核,并与缅甸当地大学合作延续研究它们的价值。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