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作为清朝和明朝两个王朝的皇家宫殿,不仅是国家政治中心,也是皇权的象征,历来重兵把守,不容侵犯。不过不少游客在进入内廷第一道禁门“隆宗门”时,都会发现匾额上面竟然插了一支断箭,让人不禁好奇这支箭从何而来,为何两百年来没有人敢取下?
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了白莲教起义,白莲教的分支京天理教不仅在京城内有众多信徒,还将势力发展到各个官府中,甚至还连皇宫内都有。嘉庆18年时,天理教趁着嘉庆出外游猎,带走无数精兵,便打算趁虚而入,最后在太监的帮忙下,一举攻进紫禁城。
不过禁卫军很快就发现他们的踪迹,迅速关闭城门,最终只有200多个人进入皇宫,并且直奔太和殿。禁卫军紧接着关闭距离太和殿仅一墙之隔的隆宗门,但因为大门太过坚固,禁卫军人数众多,加上宫外的王公大臣及时赶到救援,这群起义军迟迟攻不下隆宗门,最后为了泄愤,就朝着隆宗门一阵乱射,激战过程中也意外将一支箭射在匾额上。
由于人数寡不敌众,天理教的起义军很快就被平复了下来。嘉庆皇帝结束狩猎回宫后,听闻此事,便下令不准拔下插在匾额之上的断箭,藉此告诫自己和子孙后代要时刻记取此次的教训。不过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处于腐败的状态,不仅根基遭到腐蚀,民心也逐渐溃散,最终大清王朝仍没逃脱灭亡的惨剧,到头来这支箭也只是成了耻辱的摆设罢了。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