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细胞接受刺激的机制,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这样的:细胞上的受器(receptor)在接收到配体(ligand)的刺激后,进而产生一连串的反应。而这个机制里头是不是隐含着我们看不见、更加细微的的机制呢?
张凌升,一位致力于研究生物芯片电机系教授,他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假设:受器接受配体的刺激时,使之产生反应的,是所接收到的配体带的“电磁波”,而不是配体本身。而在一连串的实验后,更验证了这个假设。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很可能能够在不用药,只使用电磁波共振的方式来治病,甚至是预防疾病。
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或许在我们熟知的世界中,还有许多可能性,因为看不见而没被发掘的,只是存在。而宗教的静坐、灵修、祷告、与上帝或内心对话都是属于调频的过程。频率对上了,沟通的管道就通了,乃是一个助缘。所以就让我们继续保持探求的精神吧!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