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环球解密(点击复制)微信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桂林的奇峰怪石是怎么形成的?

桂林的奇峰怪石是怎么形成的?

2016-9-17 未解之谜网

一年一度的国庆佳节,以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是不少游客的不二之选。桂林那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不计其数的地下溶洞、洞中巧夺天工的石柱等,无不让游客们叹为观止。感慨之余,不少游客会发出疑问,桂林山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广西省的地形地貌。

广西省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广西省的山区几乎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岩溶地貌所含的可溶性岩中,石灰岩占了绝了部分。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懂点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碳酸钙难溶于水,但经过二氧化碳分解,可生成水和可溶性碳酸氢钙。从天上降下的雨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数量虽少,但能量不小。带有这种气体的雨水流到哪里,以碳酸钙为主的石灰岩就会被溶蚀,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桂林的奇峰怪石。

77627358gx6CO8kum9F7f&690

当然,要形成桂林的奇峰怪石,必须要有大量的有足够厚度的纯净石灰岩的出现。根据测量,桂林地区的石灰岩有2000~3000米厚,面积为7000多平方公里。这种石灰岩是在大海中沉淀,经过几亿年的压实成岩过程才形成的。此外,桂林地区的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果石灰岩上有裂缝或孔隙,雨水还能深入到岩石的内部,将它内部的碳酸钙溶解带走,形成一个个小洞。年得一年,日复一日,小洞变成大洞,并不断向山岩内部进发,最后逐渐扩大,就形成了地下溶洞。

而那些溶解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经长途“旅行”后,再从溶洞穿出时,由于压力的突然下降,会逸出二氧化碳,这样就会有一些碳酸钙在水溶液中析出,重新变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从溶洞顶部渗出的地下水一滴滴向下滴渗,析出的碳酸钙也一点点地在溶洞顶部积聚,形成好像一条条悬空在洞顶的冰柱,这就是洞里的钟乳石。而滴落在洞底的水,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只不过它们从洞底积聚,一点点地向上长,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石笋。当这些向上“生长”的石笋和向下延伸的钟乳石连成一体时,就形成了石柱。在大岩洞中,一般都有许多鬼斧神工的石柱,令游客流连忘返。

从以上过程可以了解,二氧化碳在桂林山水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有的科学家把二氧化碳戏称为自然界的“特级建筑师”。

共有602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