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olved Mysteries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未解之谜 > 雷射系列四:反雷射

雷射系列四:反雷射

2017-1-21 未解之谜网

图一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from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Nature 467: 37–39. © 2010.)

■雷射由于其特殊设计可发出具同调性的光,相对应的,能不能有一个装置只吸收具同调性的光呢?

我们在雷射系列一到三谈到了雷射光与一般光源的不同,最大的差异便是雷射光具同调性(coherence)。反雷射,又称为相干完美吸收器(coherent perfect absorber, CPA),是一个只吸收同调光的装置,由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Douglas Stone教授在2010年提出理论假设,并于2011年利用实验证实并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2011年国内泛科学也有针对该研究进行报导,但并没有解释其机制。CASE 读报将用雷射系列一到三奠基的基本观念来解释其工作原理。

反雷射的运作原理如图一:左右各打进一道光(Light in),中间是一共振腔(Resonator mirror) 且其材料具有吸收能力(Absorbing material)。当这两道光都具同调性,且相位(phase)正确时,两道光会在共振腔内形成干涉,并将能量通通转化成热能。

有点难懂,对吧?

回头先来看看雷射三要素:激发来源、增益物质、共振腔。

●雷射的目的是放大,因此需要外界的激发来源提供能量;但反雷射旨在消灭雷射,所以不需要激发来源。

●增益物质在雷射中可以将光子数量放大,而在反雷射中必须有吸收物质把光子数量减少。但是!但是!但是!这个材料的吸收能力又不能太强,因为如果材料本身吸收能力太强,会把同调性及非同调性的光通通吸掉,就无法只吸同调性的光,放走不具同调性的光了。

●因此共振腔便是关键!只有具同调性且波长符合共振腔所需的光才会形成共振。当共振腔的材料具吸收能力,但吸收能力又不强时,被共振腔选择的光波就会被困在里面,让吸收材料凌迟,把光能吸光。至于其他无法形成共振的光,可以顺利通过(虽然会损失一点点点)。

Douglas Stone教授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使用的吸收物质及共振腔皆为硅晶圆,共振腔宽度相当于硅晶圆的厚度。使用的光波长约在1000nm左右,这个波段硅具有微弱的吸收,一道光打上去大部分的光子都可以穿透(就像穿过玻璃一样),符合反雷射所需特性。

图二

当硅晶圆的两边各打一道光进来(图二(a),红色箭头,两道光波长相同),直觉上会看到两道光皆穿透(浅桃红色箭头),若是其中一道光不具同调性,便是这个结果。但若是两道光皆具同调性,且两者相位刚刚好在共振腔内形成干涉并共振,这两道光射入硅晶圆薄片后便都会消失不见,如图二(b)。

使用两道光的目的是可以进行转换(switch)及调变(modulate),就算两道光都是雷射光且波长相同,面对面射入硅晶圆也不见得会被吸收,两者相位差必须符合特定条件才行。也因此只要调整两者的相位差,当符合条件时两道光都会被消灭;当相位差偏移理想值时光不会被吸收殆尽,这样的装置可以做为“光学开关”。

整套过程跟产生雷射的方法非常相似,需要一个共振腔选取波长并储存能量、一个与增益材料相对的吸收材料,把储存在共振腔内的光能一点一滴榨干;吸收材料的吸收能力不能太强,才能让非同调性的光以及不属于共振腔共振波长的同调光一并通过,形成一个只会对特定波长且必须具同调性光具有强烈吸收的“反雷射”。

至于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日前加州柏克莱大学将这个概念应用于光学芯片,作为通讯光源、放大器及调变器等等元件之用,发表在 Nature Photonics 期刊上,因此反雷射也有可能会是未来光学通讯重要元件。

参考资料:

Wan, Wenjie, Yidong Chong, Li Ge, Heeso Noh, A. Douglas Stone, and Hui Cao. "Time-reversed lasing and interferometric control of absorption."Science 331, no. 6019 (2011): 889-892.

Chong, Y. D., Li Ge, Hui Cao, and A. Douglas Stone. "Coherent perfect absorbers: time-reversed laser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5, no. 5 (2010): 053901.

Gmachl, Claire F. "Laser science: suckers for light."Nature 467, no. 7311 (2010): 37-39.

Wong, Zi Jing, Ye-Long Xu, Jeongmin Kim, Kevin O'Brien, Yuan Wang, Liang Feng, and Xiang Zhang. "Lasing and anti-lasing in a single cavity."Nature Photonics 10, no. 12 (2016): 796-801.

“物理学家研发出反雷射装置”, 《泛科学》

tags: 物理学,
共有542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