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olved Mysteries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古代打仗为何不先攻城?《孙子兵法》曝军事最佳手段

古代打仗为何不先攻城?《孙子兵法》曝军事最佳手段

2022-7-9 未解之谜网

看古代战争片会发现,两方打仗时几乎不太会先攻城,而且攻城一方胜率并不高,通常唯有战事进入胶着状况时,才会迫不得已攻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孙子兵法》就曾提到,攻城是下下策,因为两方在交战时,基本上都会做好事前准备,甚至会烧毁城墙外的植物,让敌军没有资源,想攻进城几乎非常困难。

《孙子兵法.谋攻篇》写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指最好的军事手段是以谋略挫败敌军,其次通过外交手段瓦解敌人,再者是用武力击败敌方,最下策才是攻打敌人的城池,主要原因是当敌军兵临城下时,守城一方基本早已做好准备。

而守城第一步是“坚壁清野”,就是将一切对敌军有用的东西全运进城,若是运不进城就烧毁,因为城池周围有村庄,方便敌军躲藏;佛塔则能让敌军做为瞭望台;芦苇鱼塘供敌军补给;竹林树丛可让敌方造船制箭,因此古代守城时一定会将城邑四周烧毁。

1206年襄阳之战,南宋将领赵淳就下令,周边乡村城镇的居民迁入城中,拆毁房屋和浮桥,拆下来的木材全运到城里当柴烧,内外城墙间茂盛野草则需拔光喂马,就连城外的流浪狗也难倖免,会被宰杀并吃掉,有些还会在城外井里投毒或在河里放秽物,敌军喝下肚后,虽然不一定会丧命,但若不幸生病,战斗力也会大幅下降。

第二步就是“物资储备与人力动员”,晚明兵法著作《救命书》就列出一份详细后勤补给清单,作战时不仅要储备硝石、木炭及硫磺等战时物资,还有民生物资粮食、草料、油盐,除此之外,还会向百姓征集灯笼、水缸等日物品,到了高度官僚化封建社会后期,还需准备笔、墨、砚台及桌子,而北宋官修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提到,动员方法就是让全城百姓进城,并且进入战争模式。

另外,守城时的安全措施也很重要,僧侣、菜贩、裁缝、剃头匠及算命师等流动人口,可能会成为敌军乔装的对象,对守城方造成威胁,他们可能会结交门卫及哨兵刺探军情,因此保甲制在战时会被强化,若进入特殊时期,还会启用《武备辑要》中的13条禁令,包括严禁唱戏、表演魔术、算命、酗酒或晚上私自外出等。

守城除了事前准备很重要外,士气也是打胜仗的要素之一,在1645年,礼部尚书钱谦益坐拥南京城,地势非常有优势,不易被攻陷,但守城将士人心涣散,看到八旗军竟直接带领众臣投降清朝,而南宋末年的合州之战,钓鱼城虽然小,前后还换了4代将领,但他们军心稳固,成为保卫重庆的屏障,守城20多年。

tags: 植物,
共有863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