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凭藉对地球磁场的敏感度,不会在茫茫大海迷路;大象可以听到 14~16Hz 的声音,一些鲸鱼甚至可以听到低至 7 赫兹的声音,人类总能从动物身上学到很多事物,好比现在凤蝶为灵感,成功用紫外线检测癌细胞。
蝴蝶能够感知紫外线光谱中的多个区域,为了复制蝴蝶的“眼睛」,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研究人员开发新型影像感测器,电机与电脑工程教授 Viktor Gruev 表示,团队采用分层光电二极体和钙钛矿纳米晶体,能够检测多个紫外线光谱,并以 99% 的灵敏度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
紫外线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 X 射线长,根据不同的波长范围,紫外线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UVA、UVB 和 UVC,由于我们看不到紫外线,因此捕获紫外线资讯具有挑战性,尤其是辨别每个区域的微小差异。
然而蝴蝶的复眼,让蝴蝶有六种、甚至更多的感光器,具有不同的光谱敏感性。特别是柑橘凤蝶不仅具有蓝色、绿色和红色感光受体,还具有紫色、紫外线和宽频的感光受体,其萤光色素也可以将紫外线转换成可见光,轻松感知到可见光。
为了复制柑橘凤蝶紫外线感测机制 ,团队结合薄层钙钛矿纳米晶体(PNC)和分层硅光电二极体阵列。其中 PNC 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体,具有与量子点类似的独特特性,藉由改变颗粒的尺寸、成分,改变材料的吸收和发射特性,如今 PNC 已成为太阳能电池和 LED 等不同感测应用的材料,且 PNC 非常擅长检测传统硅探测器无法侦测的紫外线,甚至比紫外线更低的波长。
在新型影像感测器中,PNC 层能够吸收紫外光子,并重新发射绿色可见光,再由分层硅光电二极体检测出。
癌组织中有各种生物医学标记,且其浓度高于胺基酸、蛋白质和酵素等正常细胞,当受到紫外线激发时,这些生物标记就会发光,并在紫外线和部分可见光谱中发出萤光。
生物工程教授 Shuming Nie 表示,过去紫外线影像受到限制,这也会进一步阻碍我们侦测癌细胞,但如今团队开发的新技术,能高灵敏度地对紫外光影像分析,并且还可以区分微小波长差异。
由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不同浓度的标记,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可以根据紫外光谱中的萤光来区分这两类细胞。研究小组评估他们的影像设备区分癌症相关标记物的能力,发现设备能够以 99% 的灵敏度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
Nie 表示,这种新的影像技术使我们能够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也可以发掘出医疗外的新应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