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对于古代婚姻关系的印象,大多都是男子可以拥有三妻四妾、享受齐人之福,但事实上古代大多实行“一夫一妻”制,且只有有钱人家才有资格纳妾,在唐朝的时候甚至相当重视正宫的地位,还立法禁止“小三转正”,如果随意扶正妾室,就会遭到社会的批判。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国刚指出,唐朝的结婚年龄,女性一般是15、16岁左右,像唐太宗的老婆长孙皇后在13岁就已经结婚;而男性则是20~23岁,不过宦官人家会比普通人家结婚的晚一点,尤其是男性,因为当时社会存在“门当户对”的概念,男性如果没有出人头地,混出一番成就,基本上很难找到愿意与他结婚的女性。
但没有结婚不代表他们没有对象,这些尚未结婚的男性大多都曾有过女人,甚至有些已经有孩子了,只是不被视作正式的婚姻关系,所以古时候的“三十而立”,其实就意味着30岁开始可以明媒正娶,娶一个正妻。而大部分人家的长子未必是嫡长子,很可能是妾或是丫鬟、佣人、侍女等人生的,像汉高祖刘邦的长子刘肥就是和情妇曹氏所生。
而唐朝法律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把妾升为妻,用现代的观念来理解的话,就是无法让“小三转正”,因为妻其实是一种政治身份,只有名正言顺的人才能持家、掌握家庭发展方向,若随意扶正妾室,就会遭到社会的批判。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