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女经过严格征选,不仅长相清秀,也很会伺候人,但出宫后却很少有男人想娶。(示意图/达志影像)
古代皇室身边都有宫女及太监伺候,不过清朝的宫女并非终身职业,而是到了一定年龄后就会被皇室安排婚事,或是自行出宫生活。不过这些经过挑选、长相清秀的宫女即便出宫后重拾自由,多半乏人问津,很少有男子愿意娶她们为妻,背后原因除了跟年纪大有关之外,身体及精神状态也是关键。
综合媒体报道,古代女子要想成为宫女,除了需五官端正、行动敏捷、口齿清晰之外,入宫后还要学习宫廷礼仪、服侍规矩和各式手工技术等,照理说出宫后应该很抢手,为何却少有人娶?背后有3大关键让男人却步。
首先是按照《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的规定,宫女出宫的年龄为25或30岁,有些备受主子宠爱的宫女甚至会延长出宫时间,虽然这个年纪对现代人来说是适婚年龄,但在12~13岁就开始张罗订婚、16岁结婚的古代而言,2、30岁已经是“大龄女子”,想出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是皇宫生活十分压抑,宫女作为最底层的奴婢,一切都需要谨言慎行,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就怕一不小心因为犯错而掉脑袋;生理上也因为每天必须早起晚睡地伺候主子,在身心饱受折磨的状况下,多数宫女都患有隐疾,中医称之为“积郁成疾,形成血瘀”,不容易受孕。这在重视传宗接代的古人眼中,是一件不被夫家所接受的事。
最后则是老百姓普遍对于宫女抱持偏见有关,认为她们曾经在宫中伺候过皇帝,肯定不是清白之身。综合上述3点,宫女出宫后的下场,多半不是当大户人家的丫鬟,就是找个地方养老,安度晚年,或是因为太穷而没有立足之地,最终沦落到青楼,过着悽惨的生活。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