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olved Mysteries
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自然科学 > 一摸就知道?人天生就可以辨识摸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吗?

一摸就知道?人天生就可以辨识摸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吗?

2023-9-16 未解之谜网

人类天生可以连结视觉与触觉经验

这组研究团队,是由法国的发展心理学家阿莱特.史翠丽(Arlette Streri)所领导。史翠丽的实验室特色,就是使用婴儿进行认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她们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婴儿,而是刚出生仅仅数十个小时的“极新”婴儿。至于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小的婴儿,读者应该也已经猜到原因:因为婴儿的学习能力又强又快,只要一接触这个世界,婴儿的学习就已经开始。所以如果要回答涉及先天或后天的争议问题,自然是使用愈小的婴儿愈好。

为了回答莫里内的问题,史翠丽找来了二十四位出生不到五天的小婴儿,她想知道,小婴儿在仅透过触觉感受过某物体的形状后,能不能改用视觉辨识出同一个形状的物体。她在实验中,让小婴儿用右手抓握物体(并确保小婴儿看不到该物体),其中有些小婴儿抓握的是一个三角形的物体,另一些小婴儿则是抓握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在抓握物体后,小婴儿的眼前会出现两个物体(一个三角形物体和一个圆柱形物体;其中一个是刚刚抓握过的物体,另一个是不曾抓握过的物体)。结果发现,小婴儿对于不曾抓握过的物体,会有较久的凝视时间(Streri and Gentaz, 2003)。

为了验证人类是否天生就能连结视觉与触觉经验,史翠丽找了二十四位新生儿来做测试。图/Pexels

这项发现,看似给了莫里内问题的正方经验论者一记重击,因为实验结果发现,小婴儿在出生后短短五天内,好像就能将眼前的视觉形状和抓握时的触觉形状连结在一起。而且婴儿的这项能力,似乎不是透过学习而来,因为在婴儿刚出生的这五天内,几乎不可能摸过和看过实验中所使用的三角形和圆柱形物体。

然而,这项结果仍然有人不服。比方说,经验论者可以提出质疑:虽然婴儿在出生后的五天内可能没有看过三角形与圆柱形物体,但是他们可能已经透过其他方式学到了触觉与视觉之间的局部紧密关联性。例如婴儿在刚出生时,就会不断的挥手踢脚,他们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手部形状(张掌或握拳),也可以透过触觉去感受自己的手指、拳头和指甲的形状和感触。这些基本的视觉与触觉感受,可能就足以让小婴儿学习到尖锐与圆滑物体之间的视觉与触觉差异,并因此导致上述的实验结果。若真是如此,那么这项实验结果就无法拿来回应莫里内的问题,因为小婴儿可能早在实验前就已经学到触觉与视觉之间的关联性了。

天生盲人恢复视力后的视觉认知状态

由于史翠丽的实验仍有瑕疵,因此无法对莫里内的问题给出一槌定谳的结论。不过在2010年左右,另一项契机开始逐渐浮现,而其中的主角,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帕万.辛哈教授(Pawan Sinha)。

帕万.辛哈教授(Pawan Sinha)。

辛哈是美籍印度裔的知名视觉神经科学家,是我相当敬重的一位视觉科学前辈。他的实验室,就位于我当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空间的隔壁,我也因此常有机会听到辛哈和他的实验室同仁谈及研究计划和成果。辛哈早年的研究主题,着重于人类大脑如何透过视觉进行学习,他在一九九九年刚到达麻省理工学院的脑与认知科学系任教时,仍不太确定自己该如何做出突破性的研究,但是在一次回印度探亲的旅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在科学与社会福祉都有所贡献的研究机会。

在印度,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位是盲人,而且印度孩童的失明比例还比西方国家高出三倍,其中很多孩童是先天性白内障,因为偏乡缺乏医疗资源而导致失明。这些失明的孩童,一般都会经历痛苦的人生。根据统计,印度失明孩童的受教育和受雇机率不到一○%,平均寿命也比一般孩童要少十五年,孩童时期的死亡率更是超过五○%。

在明白印度失明孩童的困境后,辛哈立下一个心愿,他想透过自己的研究计划来帮助这些孩子,并且同时进行有意义的科学实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开始推动“光明”(Prakash)计划,希望能在印度各地找出先天性白内障的孩童,帮他们免费进行白内障切除手术,然后同时研究他们恢复视觉后的认知与大脑变化。而辛哈的义举,也让争论长达三百多年的莫里内思想实验,出现了近乎完美的真实实验契机:让看不见的盲人恢复视力,然后检视其视觉认知状态,这不正是莫里内问题的初衷吗?

共有459阅 / 0我要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吧返回顶部

!评论内容需包含中文


请勾选本项再提交评论